東北網7月27日訊(實習生 孫瑩 記者 陳顯春)入夏以來,寵物傷人事件頻發。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27日表示,寵物傷人事件多發與市民夏季穿著少、寵物處於發情期和人與寵物過度親密接觸有關,提醒市民夏季應盡量與貓狗保持距離。
狂犬病預防須知。孫瑩 攝
寵物傷人傷己,打疫苗以防萬一
7月24日18時許,在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多名被寵物抓咬致傷的市民在排隊打疫苗。
市民郭女士在家和貓玩耍時,被貓爪撓傷了胳膊。電話諮詢疾控中心後得知,即使動物打了疫苗,人也需要打疫苗。為了保險起見,郭女士抓緊來到了疾控中心。
張女士是帶著鄰居來打疫苗的。24日晚飯後,她帶著小狗在樓下遛彎,小狗咬傷了鄰居。“畢竟狂犬病潛伏期較長,一旦發現就晚了,還是打了疫苗放心。”
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記者,被寵物咬傷後,打疫苗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4小時,需一個月內打五針,總計花費在300元左右。
預防門診等待注射疫苗的患者。孫瑩 攝
夏季寵物頻傷,三原因導致
據疾控中心預防保健門診科科長顏洪海介紹,入夏以來,寵物傷人事件頻頻發生,主要原因是每年五月份開始,天氣逐漸炎熱,人們穿著都比較單薄,尤其是女性和兒童裸露皮膚較多,當與貓狗接觸時就容易被抓咬傷;其次,夏季是小動物的發情期,也是煩躁期,比較容易傷人;最後,夏季到了,人們總是喜歡多在戶外活動,比如遛狗、朋友野炊聚會帶著寵物等,增加了和貓狗接觸的機會,玩鬧間很容易出現抓咬傷的情況。
“6月到9月是貓狗傷人的高峰期,門診最多時會達到每天接診100多患者,其中近半屬第一次打疫苗的新患者,其餘的為復診患者。”顏洪海說。
顏洪海提醒市民,夏季應盡量與貓狗保持距離,一旦被寵物抓咬傷,一定要打疫苗,做到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