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五大連池風景區入選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
2014-07-31 10:23: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谷鴻翎 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1日訊 (谷鴻翎 記者楊林川) 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工商局聯合主辦的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日前揭曉,五大連池風景區以其神奇的火山地貌、重大的地質科考及礦泉醫學價值、療效顯著的康療環境贏得游客青睞,成功入選。7月30日,在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暨群眾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評選結果發布儀式上,五大連池風景區黨委宣傳部部長宋萬纔領取了此項殊榮。

五大連池風景區黨委宣傳部長宋萬纔(中)領獎。谷鴻翎 攝

  2014年1月啟動的首次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在全省文化旅游、新聞傳媒、出版發行、動漫游戲、網絡信息、影視制作、數字內容、演藝娛樂、印刷復制、工藝美術及節慶會展等11類重點行業的文化產品品牌中進行評選。主辦方在全省各地推薦基礎上,經過綜合評價,推出30個候選品牌,根據網絡投票結果並結合專家評審意見進行綜合評定。

  “五池十四山,地火衝雲天,雄獅踞石海,群山立水間。”這是著名的將軍詩人張愛萍對五大連池的真實描述。擁有著“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等十幾項桂冠於一身的五大連池風景區以其獨特的火山自然風光吸引著中外來客。800平方公裡的熔岩臺地,千姿百態的噴氣錐碟、終年冰封的熔岩隧道,共同書寫著驚心動魄的地質變遷史,生動的展示了地球地殼形成進程。

五大連池風景區美女們亮相。谷鴻翎 攝

  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加強,真正融入自然、體驗生活的旅游模式越來越受到歡迎。對於五大連池而言,生態旅游的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旅游者通過對自然生態的體驗,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為了保護世界珍稀的地質遺產,提昇旅游業發展的整體功能,五大連池風景區共搬遷四個整建制村共849戶,拆除湖邊漁村和熔岩臺地上商服、療養院等影響環境建築,總面積13.84萬平方米,沿湖200米及核心區內退耕1.28萬畝。景區環境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旅游經濟迅猛發展,全方位展示出健康、環保、充滿活力的五大連池風景區。2013年,旅游人數103萬人次,門票收入3000萬元,旅游總收入2.42億元。作為主導產業的旅游業快速發育,旅游綜合效益彰顯。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文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還是提昇綜合競爭力的硬支橕。”五大連池風景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屈樹廣這樣說。五大連池風景區注重文化品牌建設,建立了旅游與文化融合的工作機制,制定產業融合發展的規劃,出臺了一系列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有著兩百多年民俗傳承基礎的五大連池火山聖水節(藥泉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大連池風景區對各類民俗資源進行梳理和修整,對歷史遺跡、民間藝術、民族風情進行挖掘和保護,讓多民族融合的聖水文化通過旅游開發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從而煥發新的生命和活力,讓民俗文化實現了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在2013年聖水節上,五大連池風景區形象標識正式與游人見面。在長達六個月的征集活動中,共收到來自海內外的861件形象標識設計作品。經過權威專家的認真評審,網民投票參與,最終產生了真正能夠代表五大連池的“新名片”。

  2014年初,以“五大連池•世界勝景”為主題的旅游商品設計大賽中,一批創意獨特、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脫穎而出,火山石手鏈、火山石迷你燭臺、杯握時空、寶寶書簽、形象標識鑰匙扣等23種30款系列作品與游人見面。

  為滿足游客文化精神需求,一臺名為《神山聖水、連池天下》的精品旅游常態文藝演出應運而生。運用歌舞、魔術、雜技等多種表演形式展現五大連池人文歷史、傳說故事和絢麗風光。

  五大連池風景區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將美食文化、文學作品、文藝表演轉化為旅游產品,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加強文化營銷,在旅游活動中增加文化旅游產品和項目展示,充實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