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 分布式光伏發電,主要是利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具有就近發電、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特點。在發電過程中,沒有噪聲,也不會污染空氣和水,環保效益十分突出。

計量表安裝完以後,解春波的設計室終於用上了光伏自發電。
去年11月6日,媒體曾對我市首戶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一事,進行了報道。這座大慶首家私人“電站”的安裝,也是我市居民利用新能源自發電的開端。“電站”的主人解春波,也成為了我市光伏發電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報道後,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大家紛紛給記者打電話諮詢,有人乾脆直接到解春波家參觀。
8月15日,解春波給記者打來電話,他家的光伏發電設備終於與國家電網成功並網,開始實現自發電。
設計師看准新能源
8月15日17時許,在東城領秀小區國展設計室內,解春波坐在設計室一樓的電腦前,正在忙著一份設計方案。此時,室內一切電器的用電,都來自於二層商服樓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組件的電能供應。
解春波對於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了解,源於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當時,這項在國內還沒有普及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吸引了解春波的目光。
直到2013年,解春波購買了東城領秀的二層商服樓,有了能安裝光伏發電組件的空間,孕育了3年的自發電夢想終於可以實施。
在上網查詢國家對分布式電源的相關扶持政策後,解春波對此更加有信心了。經過一番了解,他聯系到貴州一家出售光伏發電設備的公司,花64800元購買了設備。
光伏發電首現大慶
設備郵寄到大慶後,解春波立即組織人安裝。與此同時,他開始與國家電網和市發改委等部門聯系,了解分布式發電並網的流程。
設備廠家曾為解春波算了一筆賬,大慶地區的年日照時數約為2726小時,以一年365天計算,平均每天的日照時長為7.468小時,而解春波所安裝的6千瓦設備,在日照條件好時,每小時可供應6度電;即使日照條件不好,每小時也可供應3度—4度電。按照每天日照時間7小時計算,日供電量約在21度—42度之間。
當然,這裡沒有考慮到傳輸過程中的電能損耗、停電檢修、無日照等因素的影響。
成功並網輕松自給自足
解春波告訴記者,設計室平均每天的用電量約為20度,一個月的電費就是500多元錢。而光伏發電設備投用後,可以輕松實現用電的自給自足。除了自用的電量外,還會有部分剩餘。這些餘電,只有實現與國家電網的並網後,纔能“上網”傳輸,否則就會因無法存儲而浪費掉。
8月7日,家裡的光伏設備終於成功與國家電網並網。這也意味著,解春波家的餘電,可以“上網”賣給國家了。說是將餘電賣給國家,其實是國家出臺一個“上網”電量收購價,將餘電並入國家電網。一來可以鼓勵居民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二來也避免餘電被浪費。
如今,並網成功已經有一周多的時間,解春波告訴記者:“現在,供電局還沒有實現遠程監控電量,只能是隔段時間派人來查一下電表,因此並網後的具體發電量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實現自給自足肯定是沒問題的。”
解春波為記者算了一筆新賬。
如果,光伏發電設備每天供電25度,一年360天就是9000度電。商服每月實際用電量按535度計算,一年就是6420度。供電量減去實際用電,得出餘電大約是2580度。將“上網”收購電價按0.8元/度計算,餘電並網能為解春波帶來2064元收益。
對於自己當初的決定,解春波覺得是正確的,他相信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