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鄭新英:堅持知行合一 爭做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排頭兵
2014-08-21 15:18:3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鄭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堅持知行合一 爭做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排頭兵

  大慶市委宣傳部部長 鄭新英

  大慶是全省首家、東北三省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殊榮的地級市,正在全力衝刺“三連冠”。按照中央提出的“文明城市要爭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排頭兵”的要求,我們始終把其作為根本任務貫穿於文明創建全過程,創新教育灌輸、典型引領、環境熏陶、藝術感染、實踐養成的辦法,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基因,外化為實際行動,進一步推動大慶成為一座更有道德內涵和文明品位的城市。

  一、突出分眾教育,增強認知認同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強基固本工程來抓,突出重點群體,強化分眾施教,通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切實讓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

  一是娃娃群體抓“兩進”。堅持把大慶精神作為核心價值觀在大慶的具體化,深入實施大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工程,著力構築課堂教育、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三位一體”平臺,重點對中學12個、小學9個學科提出德育要求,通過團隊會、故事會、參觀教育基地等形式進行傳統教育,開展電影《鐵人王進喜》等百部精品展演展映,引導42萬學生熟讀背誦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24字內容和大慶精神基本內涵。目前,“兩進”工程已被教育部確立為重點課題,大慶實現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500多所校園的全覆蓋。

  二是市民群眾育“三風”。以“培育良好家風校風民風、踐行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在全市范圍內征集展示1000多條反映時代風貌的家訓家規、校風校規、民約民規,在新聞媒體推出“講好大慶故事,講大慶好故事”、“曬曬我家的傳家寶”等專題專欄,在各類校園處處懸掛、張貼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規校訓,在道德講堂等陣地定期組織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講述感人事跡,市民群眾在“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氛圍中自覺接受核心價值觀。年初以來,通過培育良好“三風”活動,全市幸福家庭和美德陽光學校創建率分別達70%和50%。

  三是黨員乾部重“四看”。把在“是非面前看黨性、困難面前看精神、矛盾面前看能力、名利面前看胸懷”,與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列入教育培訓計劃,融入黨員教育管理,納入乾部考德評德,規定民主測評中“四看”各考察要素綜合得分達不到80分的不能提拔,“德”上認可度低的乾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集中“補課”,以此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到工作、學習和生活,進一步教育引導黨員乾部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二、創新大慶表達,推動落地生根

  通過開展富有地域特色的載體活動,賦予核心價值觀鮮活的本土味道,提供培育和踐行豐厚的孕育土壤,讓大慶表達有滋有味、見物見人、入情入理。

  一是讓“大慶人十大觀念”植根心底。全面梳理大慶開發建設以來產生於不同時代條件、不同崗位實踐的思想觀念,先後召開各界座談會200多場次,廣泛征集觀念表述語500多條,最終依據50多萬市民的踴躍投票結果和專家評議情況,評選出“大慶精神,我們的根與魂”、“日行一善、溫暖百湖”等“大慶人十大觀念”。整個過程以群眾為主角,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概括,充分體現了群眾的思想意願和價值追求,使以十大觀念為表現形式的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是讓“大慶幸福謠”全民唱響。以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24字基本內容為參照,由全市百名道德模范倡議提煉“對國家:忠誠是福,守法是福,奉獻是福”等七方面幸福格言,由專家學者簡潔通俗地勾畫出72項幸福坐標,通過在市區20條繁華街路設置5000個主題燈箱廣告,發行2.5萬冊《大慶幸福謠》圖書,發放5萬冊《幸福謠坐標手冊》,創作《大慶幸福謠》單曲,制作視頻MV,創排5套廣場舞,使“大慶幸福謠”走進100個社區、唱響一座城市、影響300萬市民。近期,中宣部《每日要情》對大慶的做法給予編發,《人民日報》《黑龍江日報》分別對大慶的實踐給予報道。

  三是讓“我最厭惡的十大陋習”隨處不見。對與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行徑堅決治理,圍繞整治公德失范行為,不怕揭短亮丑,社會各界共查擺出交通違規、亂扔垃圾、大聲喧嘩等陋習表現200多個。堅持教育與懲治並舉,通過媒體“曝光臺”廣而告之、社會志願者教育勸導、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治理,有效引導約束廣大市民知責任、改陋習,講文明、樹新風。據監測,今年我市機動車和行人主乾路遵章率分別達99%和93%,城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0%。

  三、全面融入滲透,強化實踐養成

  堅持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實際生活,融入社會治理,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踐行它,努力讓廣大乾部群眾的踐行“如呼吸空氣一樣習慣成自然、日用而不知”。

  一是與基礎創建相銜接。把誠信、節儉、孝敬、禮儀等價值觀念作為考核標准,深化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通過開展“書香大慶”、“誠信大慶”、“禮儀大慶”活動、建立社會征信系統、實施節儉養德全民行動、抓好孝老愛親教育,教育引導乾部群眾在舉手投足間深刻記取,在日常行為中積極踐行。截至目前,大慶湧現出各類誠信單位800多個、誠信集體2萬多個,湧現出榮獲孝老愛親和助人為樂提名獎的全國道德模范5人,全市文明創建覆蓋率達100%。

  二是與志願服務相融合。把握核心價值觀強調與人為善、樂善好施的根本要求,以“日行一善、溫暖百湖”為主題,依托全市300多支志願服務組織、15.8萬名志願者,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群體,深入開展“三關愛”、“五溫暖”等志願服務,如今大慶每天都有十幾萬人在不同領域從事社會公益活動,“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成為許多市民的一種生活常態。

  三是與社會治理相貫通。把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融入制度建設和治理工作中,修改完善了《市民文明公約》《村民文明公約》《中小學生文明守則》和《行業規范》,讓正確行為得到鼓勵、錯誤行為受到譴責,以此形成制度硬約束和服務高標准,真正使核心價值觀“大慶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