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呼蘭區逆向思維,以人纔吸引企業,以智力吸引財力。采取多種措施,拓寬渠道,搭建平臺,優化環境,大力引進與培養醫藥等支柱產業需要的相關人纔,充分發揮人纔集聚效應,為打造『北方藥谷』提供了強有力的人纔支橕。
據了解,作為哈爾濱新區組成部分的利民開發區,發展定位非常清晰。其中,國家級生物醫藥板塊功能區具有先行優勢和配套優勢,目前處於擴張發展的加速階段,很多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實施二期甚至三期擴建工程。生物醫藥板塊功能區入駐醫藥產業109家,2015年產值達到326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的加快發展,大大增加了對人纔的需求量。對此,呼蘭區另闢蹊徑,搭建載體平臺,匯聚高端英纔。政府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投資3.5億元,與哈醫大共建生物醫藥研發中心。目前,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和生命醫藥創業大廈已投入使用,中試基地也已完成認證,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後期調試工作即將完成。匯聚哈醫大校長楊寶峰院士領銜的8個科研團隊和200餘名碩士博士入駐院士工作站。試驗動物研究中心投入使用後,將成為東北三省最大的試驗動物繁育基地;投資7000萬元,與哈藥集團共建藥物研究院,哈藥集團科研團隊現已入駐,引入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哈爾濱市中青年專家、黑龍江省級梯隊帶頭人、市傑出青年專家等各類研究技術人員近百人;生產力促進中心投入運營,引進風險投資、信貸擔保、資產評估等10類中介機構,搭建了人力資源、產權服務、網絡信息等6個公共平臺,為企業的科研、人纔孵化等提供一站式融資貸款、新藥報批等服務;騰挪15000平方米建設雙創基地,支持哈創投集團、東軟集團等科技孵化器入駐,支持大學生攜帶科技成果和創業項目創辦科技企業。
出臺扶持政策,提供人纔保障。呼蘭區出臺一批有針對性的鼓勵人纔創業創新、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了《呼蘭區招商引資企業發展扶持辦法》等文件,加大人纔吸引力度,全方位引進人纔。連續3年為生物醫藥產業園申請獲得國家扶持,其中,第一批9家企業共獲得國家產業集聚資金1.35億元支持;先後為聖泰制藥、派斯菲科等40多家企業爭取項目發展資金近3億元;經政府協調,醫藥研發中心在開展新藥研發工作的同時,還將為園區企業提供『雙十』服務,即研發成果優先、優惠10%以上向園區企業轉化,技術攻關、技術諮詢、技術培訓等服務費用對園區企業讓利10%以上。
簡政放權,推動以『纔』引『財』效應。哈爾濱新區成立,基本涵蓋了整個利民開發區,新區的體制機制創新已經先行啟動,利民開發區管委會和呼蘭區政府已經有機整合。呼蘭區委區政府綜合設置工作部門17個,全面推進簡政放權,所有審批項目進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同時成立藥園管理委員會,在重大項目引進上,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團隊、一抓到底的新機制。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研發人纔濟濟,也吸引了康隆藥業、威凱洱藥業、吉象隆生物等19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同時,在園區推動下,成功推動武漢柏霖與天戈藥業、香港太盟集團與華瑞藥業等4個項目完成並購,盤活存量,做大了增量。
打造校企聯盟,實現財智共享。呼蘭區推動區內22所高校、中職學校以及來自利民開發區的企業成立高校聯盟,打造一個政、校、企交流與共享平臺,各高校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交流教學、科研、人纔培養、創新創業等方面經驗,共享教育改革成果和發展成果以及資源配置成果。成員可互通有無、協同進步與發展,推動大學城整體人纔培養水平登上一個新臺階,形成政、校、企互助互利。
目前,呼蘭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已引進的各類人纔對園區產業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們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以19家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以哈醫大研發中心和哈藥集團藥物研究院兩大研發機構為支橕的藥物研發創新體系,擁有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設有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在研一、二、三類新藥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