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8日訊 『今年,玉米畝產往好裡說900來斤。』眼下,一些玉米種植戶愁眉不展。
『種洋蔥,就不一樣了,這下「掏」著啦!』種洋蔥的農戶臉上掛著笑。
同是種地,同是春種秋收,同是汗珠落地摔成瓣兒,效益卻大不同。
11月24日,記者從市農業有關部門處獲悉,今年大慶市種植洋蔥5000畝,涉及農民200多戶。目前,對俄出口洋蔥3000萬斤,出口額達1950萬元。
細心的種植戶算過一筆賬,出口洋蔥的收入,是大苞米的10倍以上。也就是說,5千畝洋蔥種出了5萬畝玉米(按玉米的正常年景算)的效益。
蔬菜想出口,政府幫運作
從去年開始,隨著玉米價格的下降,有些農民開始重新琢磨來錢道。
農民,種啥能來錢?農業,如何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經過調查得知,俄羅斯洋蔥需求量大,同時還屬於『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一員。
大慶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加強對俄果蔬貿易合作。首先,建立營銷中轉站。在具有貿易基礎的俄方『克市』和莫斯科州,建立大慶果蔬倉儲、批發、營銷中轉站,選擇適宜的超市、社區分別建設2至3個銷售網點,逐步提高對俄出口規模。其次,落實合作伙伴。選擇過去與大慶有過交往的俄方人士,以及大慶市在俄創業有成人員,以他們為基礎建立健全合作經營機制,拓寬對俄貿易經營渠道。
方案有了,馬上行動。市農委組織大慶市對俄出口企業、果蔬專業合作社等,赴俄洽談對接。
今年9月11日到15日,市農委負責人又帶領3家企業,赴莫斯科參加國際食品展覽會,收獲頗豐。其中,有近10家俄羅斯外商與3家企業,達成購買大慶農產品和果蔬產品的意向協議。目前,有3家俄羅斯客商與大慶市兩家企業簽訂供貨合同。
據市農委有關人士講,種植出口洋蔥,不僅讓農民搭上了『一帶一路』的順風車,還與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有效地吻合。
編織合作『網』,有錢一起賺
薩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對俄出口蔬菜的一條紐帶,主要以銷售洋蔥為主。對接後,洋蔥每斤要比在大慶市產地銷售多賺一角到兩角錢,去掉投入成本,一畝地平均能純掙3500元。
大苞米在降價,洋蔥能出口。今年春種前,一些頭腦靈活的農民找到薩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出口的洋蔥,農藥和化肥使用量絕不能超標。因為一旦超標,口岸那兒就過不了關。沒人收,就白種了。』對於找上門來的農民,薩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反復強調。
『中,聽公司的。成立合作社,統一標准,統一管理,大伙有勁一起使,有財一起發,還免去了秋後一家一個樣的麻煩。』就這樣,今年全市成立了5個洋蔥專業種植合作社,分布在紅崗、龍鳳、大同、讓胡路、薩爾圖,共200多戶農民參與,面積達5300畝。其中,僅大同區就種了3000畝。
朱利是大同區提子種植大戶,聽說種洋蔥比種提子賺錢,今春他拔掉了14棟大棚的提子秧,栽上了紫洋蔥,畝產1.4萬斤。
『家裡有恆溫庫,洋蔥沒急著出口,再等一等,到元旦左右再出口,價格還能漲。』如今,朱利每天都盯著電腦看洋蔥行情。
據了解,全市5000畝洋蔥,大部分已經出口,折合人民幣1950萬元。
搭上『順風車』,洋蔥多賣600萬
眼下,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的農民,賺啦。截至目前,大慶市出口的3000萬斤洋蔥,每斤多賣了0.2元,多賺了600萬元。
『以前,合作社沒有直接出口的權力,都是把洋蔥賣到滿洲裡,人家滿洲裡再出口到俄羅斯。中間的差價,都被中間商賺去了。今年沒與滿洲裡合作,洋蔥直接從大慶出口。』薩莎種植合作社社員宋曉宇說,他種的42畝洋蔥,多賣了10萬元,等於白撿的一樣。
借著『一路一帶』,不僅『利』在眼前,大慶市還有長遠的『考量』。
『直徑5公分到七八共分之間的,賣給俄羅斯。直徑8公分以上的,賣給山東的蔬菜加工廠,再由山東出口到韓國和日本。』薩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不僅如此,大慶市還准備在大同建廠,建設一個50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裝車間,直接出口到韓國。那時,洋蔥的附加值將增加到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