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把握新常態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齊齊哈爾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上篇)
2017-01-11 10:57:56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鄭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訊 五年來,我市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按照省實施『五大規劃』、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建設『龍江絲路帶』的總體要求,在市委的領導下,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新常態,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確定並實施12個重點產業,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實現了『十二五』勝利收官和『十三五』良好開局。

  農業:

  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搶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契機,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

  ●數字看發展

  250億斤: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糧食產能穩定在250億斤以上。

  1400萬畝,400個: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到1400萬畝,認證標志突破400個。

  370個:落實『互聯網+農業』省級示范基地370個。

  158個: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示范社和規范社達到158個。

  95.9%: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5.9%。

  293.6萬畝、178.6萬畝、249.2萬畝:新增節水灌溉293.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78.6萬畝,開發水田249.2萬畝。

  243.7億元,增長55%:畜牧業實現產值243.7億元,比2011年增長55%。

  1731個、32戶:『兩牛一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達到1731個,規上畜牧業龍頭企業達到32戶,飛鶴、元盛、恆陽、豐源等畜產品加工企業不斷壯大。

  230戶、43%:農產品龍頭企業發展到230戶,加工轉化率達43%,比2011年提高6個百分點。

  萬畝:現代中藥產業開始破題,4個縣區建成萬畝中藥種植基地。

  ★亮點★

  ——成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

  ——馬鈴薯產業發展迅速,中荷、龍科雪川等種薯繁育及馬鈴薯加工項目紮實推進。

  ——安貞飲片加工等項目進展順利。

  重點領域:

  改革穩步推進

  依靠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數字看發展

  92%、67.5%和30%:建立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審批,集中審批率達92%,市縣兩級審批事項分別精簡67.5%和30%。

  ★工作穩步推進★

  ——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金融、職業教育和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取得實效,農村行政村土地實測基本完成。

  ——黑化與昊華重組,廠辦大集體改革和央企『三供一業』移交進展順利。

  ——『五證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公共資源實行集中統一交易。

  ——『雙隨機、一公開』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啟動。

  ——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分類、財稅體制、政府投融資體制、醫藥衛生體制、不動產登記制度等改革均有新突破。

  工業: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到367戶,增加值年均增長5.9%。

  ●數字看發展

  1.48?1、12.4%、56%:輕重工業比調整到1.48?1。食品加工業迅猛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12.4%,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6%。

  247項、123項、21項: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新產品247項,其中123項列入省重點新產品研發計劃,21項獲得省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稱號。

  13戶、22家、14個、1072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戶,新建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2家、科技孵化器14個,科技成果轉化1072項。

  85%、77%:地方規上工業佔比提高到85%,非公經濟佔比提高到77%。

  8.4億元、12億元: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助企倒貸8.4億元,發放助保金貸款12億元。

  20個、834戶、28戶:工業園區達到20個,入駐中小企業834戶。28戶企業享受直供電政策。

  ★亮點★

  ——推進央企與地方企業融合發展,一批地方企業成為一重等骨乾企業戰略合作伙伴。

  城鄉面貌:

  發生深刻變化

  統籌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成功晉昇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省級生態市。

  ●數字看發展

  9.8萬戶、8762套、30.4平方米:改造棚戶區9.8萬戶,建成公(廉)租房8762套,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由25.6平方米增加到30.4平方米。

  437萬平方米:改造老舊散小區437萬平方米。

  1033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033萬平方米。

  19.8萬戶:改造農村危房19.8萬戶。

  1.4萬處:拆除城區違章建築1.4萬處。

  1145公裡:新建改建『三供』管網1145公裡。

  10座、12座:10座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新建垃圾處理廠12座。

  23項:實施齊富嫩江公路大橋、濱洲公鐵立交橋、中心城區南北互通等重點交通項目23項。

  360條、3138公裡:昇級改造市政主次乾道360條,建設農村公路3138公裡。

  87.5%:嫩江乾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7.5%。

  1184臺:淘汰燃煤小鍋爐1184臺。

  483臺:新增清潔能源公交車483臺。

  5個、10.3%、40%:新增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5個,森林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10.3%和40%。

  77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達標村達到770個。

  ★亮點★

  ——哈齊高鐵建成通車。

  ——南苑新城建設初具規模。

  ——勞動湖南擴基本完工。

  ——節能減排示范市建設穩步推進。

  服務業:

  全面提昇

  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生產性服務業比重提高7個百分點。

  ●數字看發展

  37個、191戶和139戶:規上交易市場、限上企業、電商企業分別發展到37個、191戶和139戶。

  42.3%、23%:快遞和電信業務量年均分別增長42.3%和23%。

  18.5%: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5%。

  12.8%、21.9%:存貸款餘額年均分別增長12.8%和21.9%。

  13家:開展銀稅、銀保合作,引進金融機構13家。

  5支:5支產業引導基金相繼設立。

  3個:東北亞大宗商品、北方工業股權、北方畜產品3個交易中心建成運營。

  37戶:37戶企業在新三板和區域市場掛牌。

  18.8%: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8.8%。

  12家、10條:新晉3A級以上景區12家,新開通國內國際航線10條。

  50多家、3.2萬張:新世紀老年公寓、中醫百草養生院等50多家養老院投入運營,全市養老床位達到3.2萬張。

  ★亮點★

  ——萬達、興隆大家庭等商貿綜合體和星光科技等電商產業園建成運營。

  ——水師森林溫泉度假、碾子山國際滑雪場、奧悅水世界等一批新型旅游綜合體建成運營,紮龍觀鶴成為全省黃金旅游品牌。

  政府自身建設:

  得到加強

  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入開展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系列教育,堅持不懈反『四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強化監察和審計監督問責,政風轉變成效明顯。

  ——完善了政府議事決策規則,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政府權力運行更加規范。

  ——清理騰退辦公用房7.5萬平方米,清理『吃空餉』人員920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編制、『三公』經費得到有效控制。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議案和提案辦復率100%。

  ——依法審修地方性法規草案7部、出臺政府規章27部。

  ——『六五』普法圓滿收官。

  民生:

  持續改善

  堅持辦好民生實事,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數字看發展

  11億元、303個、37.8萬: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1億元,303個貧困村、37.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其中2016年實現脫貧104個村、15.6萬人。

  20.4億元:投入專項資金20.4億元,支持就業創業。

  42.9萬人次、17.9億元、4.3%:職業技能培訓42.9萬人次,發放創業貸款17.9億元,實施援企穩崗,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170個、20家、1.4萬戶、5.7萬戶:建立創業孵化基地170個、眾創空間20家。新增私營企業1.4萬戶、個體工商戶5.7萬戶。

  75%: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人均提高75%。

  90%、75%:醫保實現城鄉統籌,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政策內平均報銷比例達到90%和75%。

  1.1倍、1.7倍:城鄉低保救助標准分別提高1.1倍和1.7倍。

  1.8倍、1.6倍:五保戶集中和分散供養標准分別提高1.8倍和1.6倍。

  1.6倍:醫療救助比例提高1.6倍。

  10家:民康醫院等10家公益性福利機構建成使用。

  5個:5個縣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

  2.8萬張: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床位達到2.8萬張。

  300餘項次:群眾體育蓬勃發展,開展國際冰球等體育賽事300餘項次。

  ★亮點★

  ——榮膺亞洲最佳冰球城市。

  ——工人文化宮修繕使用。

  ——晉昇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七連冠』。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