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省民政廳兜實底線增福祉養老民生無小事
2017-02-04 08:54: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一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4日訊 民生無小事。省民政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我省考察調研時提出的『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重要工作』的指示要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堅持兜實托牢社會救助底線,把改善民生與促進經濟發展有效銜接,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改革,將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統籌發展,培育候鳥旅居養老等養老產業新業態,構築龍江養老新格局。

  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全面構建『9+1』社會救助體系,促進全省社會救助從分散救助向綜合救助、從收入型貧困救助向支出型貧困救助、從生存型救助向發展型救助的『三個』轉變。提標擴面,困難群眾獲得更多實惠。2016年,共籌集和撥付省以上救助資金87.15億元,將全省城市低保標准提高到530元/月,農村低保標准提高到3710元/年,實現了城鄉低保標准『十連增』。建立城鄉統籌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醫療救助全省住院救助最高封頂線達8萬元,重特大疾病單病種救助標准達20萬元,政策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救助比例達70%以上,全年救助困難群眾300多萬人次。不斷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困難,全年救助困難群眾24.2萬人次。

  創新機制,精准救助促進公平。在嚴格執行社會救助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城鄉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基礎上,2016年,我省全面建立了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出臺了《黑龍江省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認定暫行辦法》,省、市、縣三級全部完成核對機構設置。

  低保與扶貧政策銜接,服務全省發展大局。出臺了《黑龍江省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加強了低保與扶貧開發在標准、對象、程序等方面的有效銜接;2016年省民政廳組織各地全面開展為期3個月的對象清理、識別和普查工作,對我省農村低保對象進行全面清查。截至目前,全省有3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省民政廳通過放開養老市場、引入投資主體,盤活閑置資產、強化宣傳營銷、延伸產業鏈條等措施,催生出『旅養結合、醫養結合、文化養老、養老+互聯網、「三社聯動」社區居家養老』5種新業態,形成了『連鎖分布、服務外包、渠道分銷、集成經營、垂直營銷』5種商業模式,全省養老產業開闢了新的領域。

  養老產業投資規模近百億。2016年全省新增養老產業投資80多億元,其中民間投資有70億左右。目前,全省已有登記注冊的養老機構2265家,可提供養老床位21.5萬張,其中民營佔到60%以上。具有服務疊加功能的健康養老旅游綜合經營主體277家,年均接待服務能力達到40萬人次。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15.6萬人,兩年來機構養老消費支出60多億元;養老服務領域吸納從業人員達到10.5萬人。

  吸引候鳥旅居老人超百萬。利用天賦資源優勢,推動候鳥式養老產業發展,在全國首開先河,使『夏季養老在龍江』的品牌走向大江南北。整合政府閑置接待資產,依托『兩湖一池』、『三江兩極』、『大小興安』、『油城鶴鄉』等知名旅游地,著力打造候鳥養老服務基地。制定實施了全國第一個旅居養老領域的地方性標准《候鳥養老服務規范》。設計推出了7條精品旅游養老線路和9個主題候鳥旅居地,2016年夏吸引國外、省外旅居老人達124萬,較上年增長90%。

  養老服務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優化養老產品供給,大力推進醫療健康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全省2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90%內設了醫療機構,二級以上醫院90%與養老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社區基本衛生服務項目覆蓋到90%以上的社區居家老人,醫療衛生系統領辦的『醫養結合』型床位達到3.2萬張;針對市場需求加速開發養老養生產品,其中漠河張仲景養生院針對老年人9種體質類型開發的6類養生組合產品、省中醫大二院愛心養護康復中心開發的針對老年人慢性病常見的10個系列中醫診療套餐逐步在全省推廣。

  養老服務人纔基礎不斷夯實。引進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廣泛開展養老人纔隊伍培訓。全省養老機構中管理服務人員近5萬人,全省共有15所大專和中職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同時全省依托大型養老機構建立養老服務人纔培訓(實訓)基地129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率達到80%。

  為增添社區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可及性,實施了社區、社工、社會組織『三社聯動』,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基礎設施為依托,以專業運營管理網絡平臺為抓手,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和專業化社工服務項目,為社區老人提供定制化、菜單化、精准化服務。目前,全省小微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實體7200多家,年均營業額達到21億元。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