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7日訊 春去春回,又是一年盛會。
此時此刻,在舉國矚目的『兩會時間』,黑龍江代表、委員正滿懷激情,履責盡責,參政議政。此時此刻,他們還肩負一項特殊的使命,代表3800萬龍江人民,向習近平總書記交一份『春天的答卷』。
2016年的春天,是龍江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春天;2016的3月7日,是龍江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去年今日,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明確指出,『十三五』大幕已經拉開,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已經明晰,黑龍江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關鍵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打好發展組合拳,發揮改革措施綜合效應,朝著既定目標紮紮實實向前走。總書記要求我們要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情真意切,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既指方向交任務,又點問題教方法,飽含了對黑龍江人民的親切關懷,寄予了對黑龍江發展的殷切期望,是龍江發展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年或許很短。但是,剛剛過去的365個日夜,卻是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關鍵節點。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突圍奮進中,今日之龍江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今日之龍江振興發展正在集聚蓬勃力量。
(一)貫穿一條主線,抓牢一個主題,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發展與前進的內核,是理念的變化、思想的更新、戰略的昇級。總書記2016年3月7日的重要講話就是理念、思想、戰略最集中的體現。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深入推進法治建設,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
『充分調動廣大乾部積極性,不斷提昇工作精氣神。』
……
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省上下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一個主題: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從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出發,學習貫徹落實成為龍江人的重大責任和使命,龍江發展的思路愈發清晰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龍江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新的起點,給奮進中的龍江人民帶來強大動力和新的希望。
2016年3月7日當晚,北京。黑龍江代表團全體會議連夜召開,學習傳達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各位代表的政治動力,通過代表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迅速傳遞下去、宣傳出去、落實下去。
2016年3月18日,『兩會』閉幕後的第二天,省委理論中心組立即舉行學習會,省委一班人先學一步、深悟一層、細落一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統一思想認識,理清發展思路,堅持正確方向。
2016年3月22日,省管主要領導乾部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舉行開班式。會議開宗明義: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指導工作實踐、推動全面振興。同一天,《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印發全省。
如何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怎樣打好發展組合拳?不論是省委理論中心組會議學習,還是省人大黨組、省政府黨組、省政協黨組,以及省管主要領導乾部專題研討班,或者是各地、各部門的學習討論,都在深學細悟把握實質上下足了真功夫。
『進一步審視省情特征,真正找准「長」有什麼、「短」在哪裡,既要在發揮「長」上做文章,又要在解決「短」上下功夫,有的放矢地把長揚好,把短避好、克好、補好。』省委主要領導在省管乾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充滿了決心和信心。
——就是在這樣一個激情澎湃的春天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開始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黑龍江春潮湧動。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紛至沓來。哈爾濱綜合保稅區、牡丹江保稅物流中心、黑龍江綏東開發開放試驗區先後獲得國家批准並開工建設,省政府發起設立PPP融資支持基金宣告成立,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與德國庫卡機器人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我省重點建設項目五大連池機場正式開工建設、三江治理工程項目決戰,13市地產業項目集中開復工接連啟動……
這是一個加快改革發展的春天,一個高揚創新創造激情的春天。
就是在這樣一個激情澎湃的春天裡,黑土地又迎來了總書記親臨龍江。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總書記踏上這片神奇的黑土地。從『紅松之鄉』伊春林區,到『華夏東極』撫遠市;從黑龍江畔赫哲族民居,到中俄邊界的黑瞎子島;從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到高新技術研發單位……總書記的到來,讓龍江人民倍感鼓舞與振奮。所到之處,留下總書記的足跡,印刻著總書記的囑托。訪農戶、看產業、察項目、問民生、聽匯報,並就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
『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
『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
『堅持把改進乾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
總書記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提出了『四個堅持』重點任務,強調要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破解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纔偏少『三偏』問題,再次明確了全面振興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總書記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兩次針對龍江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總書記3月7日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龍江全面振興的戰略目標,這次在黑龍江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更是對龍江進行了全方位的把脈定向,是新常態下用新理念引領龍江發展的新起點,標志著龍江開啟全面振興的新征程。
——觀念更新,擘畫藍圖,用解放思想這把鑰匙打開龍江振興發展這扇門
『解放思想要經常抓、反復抓,努力在深化省情認識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結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創新上解放思想,增強機遇意識、人纔意識、效率意識、拼搏意識,堅定發展信心。』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為我們析困境之因、求振興之道給出了破解之策:首先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強調:『用解放思想這把鑰匙打開龍江振興發展這扇門,形成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破解難題、奮發有為的生動局面。』
省委的《決定》及《實施方案》從思想層面和措施層面提出了任務要求:堅持在『三個方面』解放思想、通過『六個著力』走出新路子、做好『三篇大文章』、強化『五個進一步』保證措施……樁樁件件,實實在在,蘊含務實的作風、改革的精神、為民的情懷。
思想一變天地寬。研究『油頭化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等轉型發展新思路新舉措成為龍江大地的熱潮,伊春、大興安嶺提出以綠色發展謀篇,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的新路……
按照省委部署,省委組織部著眼於優化人纔發展環境,提出了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措施;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從3月8日起開展『學講話、謀振興、闖新路』的主題宣傳宣講,一年來始終保持主題不變、熱度不減;省發改委把學習講話與部門職能結合起來,逐字逐句研究,逐條逐項謀劃;省商務廳圍繞推動對外開放轉型昇級,提出了加快『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對策措施;省科技廳圍繞推動創新發展,研究制定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措施;省旅游局認真分析『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旅游資源優勢,研究打造旅游新產品,鑄造『金山銀山』的具體措施……
九牛爬坡、個個用力,全省上下迅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層出不窮。
——貫徹落實要再學習、再思考、再深化;振興發展要再部署、再發力、再加速
2016年9月,省委進一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我省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會的列車,駛進金秋的龍江大地,旨在推動落實省委《決定》及《實施方案》,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龍江絲路帶』。五個考察目的地,十餘個考察點,參會成員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一路議,走園區、進企業、看展館,切身感受龍江的發展變化。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裡的緬懷、北大荒紀念館裡的歌聲,回望寶貴的龍江精神資源,增添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動力。
各方責任再壓實落靠,政策機遇再轉化利用,工作作風再求真務實。省委《決定》及《實施方案》確定的80項重點任務和30家牽頭單位去年年末進行了『小結』:省委環境辦剖析梳理發展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省工信委以實施『六大專項行動』為抓手,力推全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省科技廳深入實施著力提高科技供給能力,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省農委『四個圍繞』力促現代農業『四個轉變』;省絲路辦聚焦『五通』建設『龍江絲路帶』 ;省國資委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省林業廳保護龍江青山綠水提供綠色發展動能;龍煤、農墾、森工改革都有了實質性進展……
——一張藍圖乾到底,根本是振興實體經濟,關鍵是抓產業項目
總書記提出的『三篇大文章』、『五頭五尾』、『兩座金山銀山』,實質就是振興實體經濟,根本是振興實體產業,關鍵是抓產業項目建設,核心是創新昇級,最終是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去年歲尾,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以振興實體經濟為基石』,而夯實這一『基石』,關鍵是抓產業項目建設,讓實體經濟的『根』紮得更深、更牢,促進實體經濟不斷壯大。
今年新春,省委召開做好『三篇大文章』振興實體經濟加強產業項目建設專題推進會,堅持不懈地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進行再推進再落實。對產業項目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的推進,把問題解決在當下,讓發展乘勢而上。
佳木斯的泉林紙業項目,一任接著一任抓,已經完成投資60億元,消化了大量玉米秸稈,對於培育主導產業、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萬達、華南城、象嶼等有牽動力的大項目帶來的拉動效應正在顯現;伊春鹿鳴鉬業投產兩年一直虧損,隨著市場回暖,去年11月份開始盈利,緣於政府在企業困難時拉一把、扶一程……
各級領導乾部都以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體現擔當的精神狀態,緊緊抓住產業項目這個『一號工程』,為我省產業結構層次實現一個大躍昇付出艱苦的努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打好『組合拳』,聯通『動車組』,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
這是一道來之不易的上揚曲線:2014年龍江GDP增速5.6%,2015年5.7%,2016年6.1%。這條曲線,也許昇勢不夠快,數字不夠大,但是,在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特殊歷史時期,在壓力與動力、危機與機遇之間,面對油煤糧木集中負向拉動的嚴峻挑戰,這條來之不易的曲線,代表了突圍奮進的方向。
積極可喜的變化,趨穩向好的態勢,來自於龍江上下緊緊握住了振興發展的『金鑰匙』,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總書記『推進全面振興要注重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的重要要求,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乾事創業的主戰場,把紮實抓好經濟穩增長作為振興發展的頭等大事,以『十三五』的穩健開局,開啟了龍江大地新一輪的振興發展。
——方向既定,三軍用命,向經濟建設中心聚焦發力成效初顯
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經濟不發展,就不會有抵御復雜風險、應對嚴峻挑戰的強大實力。
爬坡過坎的黑龍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五大規劃』,加快發展『十大重點產業』,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引領,以『五頭五尾』為抓手,找准癥結,精准施策。通過一年的發展實踐,產業項目建設成效正在釋放,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正在釋放,優化發展環境成效正在釋放,為實現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鐵路貨運量和工業用電量,被視為經濟晴雨表。數據顯示,2016年我省要素需求開始回暖。2016年1-2月份,全省鐵路貨運量結束了連續53個月的下行走勢,首次實現1.1%的正增長,12月份增幅進一步擴大至6.7%;1-3月份,全省工業用電量結束了連續12個月的下行走勢,首次實現1.1%的正增長,1-12月份增長0.9%。
發展的步子鏗鏘,『龍頭』的牽動更為有力。2017年的開年,省城哈爾濱經濟交上了一連串『千億』成績單:截至2016年底,哈爾濱市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食品工業產值達156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提高到千億元;旅游總收入超過千億元。
產業項目是加快發展的『總抓手』,是拉動龍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龍江經濟能在巨大的下行壓力下,穩中向好、穩中有進,就是靠項目穩,靠項目進。龍江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產業發展為中心,產業發展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全省各地項目建設工地『彩炮』連連,一系列重大項目強勢推進,一批批建成項目經濟效益日益彰顯。土耳其澤塔斯三期煤電站、阿聯酋迪拜清潔燃料煤電站、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燃煤火電廠等一批海外工程項目建成移交。哈飛集團生產的7噸級直15直昇機實現首飛,大慶沃爾沃SPA平臺、中船重工中小燃氣輪機產業園等項目建成。加快建設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改擴建、龍煤低熱值煤發電、中海油華鶴50萬噸摻混肥、七臺河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等項目,中石油新建15萬噸丙烯項目實現投產。
2016年,全省開復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7399個,增長23.9%,億元以上1031個,10億元以上110個。這些產業項目有力支橕了全省經濟增長,以『十大重點產業』為主體的龍江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一柱擎天』格局漸改,結構調整的『龍江方案』走向『好有質變』
經濟發展好不好,除了看速度,更要看產業結構合不合理。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制約黑龍江振興發展的突出因素是結構問題。要堅持『加減乘除』並用,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結構決定發展後勁,按照總書記開出的『藥方』綜合施策,纔能讓龍江在振興發展中昇級,在昇級中實現有質有效發展。
這一年,產業結構優化的『葡萄串效應』正在生成。我們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總書記提出的『三長三短』要求,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產業創新擴量昇級,挺過產業轉型帶來的劇痛,始終把轉方式調結構牢牢抓在手上,並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一產、三產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能源工業『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變。2016年經濟總量比2012年增加1400多億元,但能源工業比2012年減少1600億元左右,這一增一減,意味著我們在能源工業之外創造了3000多億元的經濟總量。
這一年,轉方式調結構的『硬仗』逐一打響。我省積極落實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措施和我省煤城轉型發展規劃,去年全省煤炭去產能1010萬噸,封存煉鋼產能610萬噸、煉鐵產能219萬噸。代表著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大慶市,非油經濟比重一再提昇。2016年11月大慶沃爾沃實現量產,三分鍾下線一臺新車,預計大慶沃爾沃汽車今年量產5.3萬輛,可實現產值260億元。擺脫依賴癥,告別大頭沈,龍江經濟結構日漸優化,發展方式正在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這一年,產業發展的『布局落子』日趨合理。除了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在龍江產業版圖上擴充,新動能、新增長領域培育見到成效。與2012年比,去年食品工業中的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以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4.3、1.7和1.4個百分點。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布局的調整,對投資者吸引力日趨增強。按照總書記關於駐省央企要積極與地方協調發展、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我省於去年9月專門舉辦央企合作交流會,簽約項目60個,簽約額達到1342億元。
——做好『三篇大文章』,在揚優成勢中振興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提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總書記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然而,實體經濟體廣面大、千頭萬緒,突破口在哪裡?總書記提出的『三篇大文章』、『五頭五尾』、『兩座金山銀山』,為龍江振興實體經濟找到發力點。
在『舊與新』中找動能。2016年的年終,『駕船出海』的老牌國企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重振往日雄風,簽下印尼百億大單。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老字號』通過技術改造、產業重組等把存量資源轉化為新的增量。振興發展中的黑龍江,一方面,通過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昇,『老中求變』把龍江最有基礎的能源、裝備、石化、食品四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新字號』,『無中生有』、『有中生新』。2016年我省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進展順利,實現產值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新興產業的發展成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領帶動產業轉型昇級,為龍江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力。
在『頭與尾』中擴增量。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精深加工比重,纔能增強市場競爭力,打牢實體經濟基礎。抓好『五頭五尾』就是發展實體產業的良方。2016年,我省通過放大『頭』、拉長『尾』,進一步提昇產業鏈和價值鏈,通過擴增量、激活存量,帶動工業結構的調整。圍繞『油頭化尾』,抓石油精深加工比重,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改擴建和大慶550萬噸重油催化裂解項目推進加快;圍繞『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總投資35億元的七臺河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完成投資16.98億元,將在今年底實現單機調試;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象嶼玉米深加工、飛鶴奶山羊養殖及乳品加工、大莊園肉制品加工等項目,實現多次加工、梯次增值、吃乾榨淨。
——以創新為基點,用創新之『鑰』打開增長之『鎖』
2016年收官之際,被譽為中國工業領域的『奧斯卡』、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花落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成為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再次登頂國內動力裝備之巔。
2017年新年伊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又傳捷報:我省共有1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5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經濟要抓好,創新要發力。一年來,按照總書記『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的要求,我省用創新之『鑰』打開增長之『鎖』,把創新鏈與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對接,把創新貫穿轉方式、調結構的每一鏈條、每一環節。
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總書記指出,萬峰磅礡必有主峰,發展最終要靠創新引領。我省經濟發展出現困難,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機制創新不夠,發展活力不足。2016年我省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出臺《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營造有利於要素聚集、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有效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一年來,我省國企國資、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行政審批等經濟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市場主體不斷釋放正能量。在創新實踐中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在創新事業中凝聚天下英纔,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越發明顯。
向科技創新要效益。技術改造是我省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的路徑之一,僅去年前10個月全省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61億元,同比增長11.9%。149個投資5000萬元投產項目中,技改項目佔49%。哈爾濱電力動力裝備公司打破技術壟斷,實現了核電站主泵的國產化;齊二機床創新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已形成5條創新鏈條;飛鶴乳業讓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國際上屢獲殊榮,在去年乳品行業整體下行形勢下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長。出臺《關於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意見》,讓成果與市場零距離接觸。放眼望去,不論是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驕人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還是安天科技公司產品強大的國內國際市場開拓力,科技創新讓越來越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動能不斷生成。
(三)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黑龍江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壓艙石」,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突出,功不可沒。』『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要培育一批叫得響、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品牌,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總書記的講話,既有肯定,又有期許;既讓人備受鼓舞,又讓人深感責任之重。
農業,是我省最寶貴的財富、最突出的優勢、最響亮的品牌,是黑龍江振興發展必須打好的一張『王牌』。快馬加鞭未下鞍,為將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龍江落地生根,去年我省制定出臺《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意見》,細化實化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任務與措施。全省上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為主基調,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農業的『龍江探路』,正步步為營寫實在廣袤的田野上。
——發揮優勢,把握先機,龍江農業實現十個全國『第一』
發展現代農業,爭當排頭兵,是一條缺少現成經驗模式可以借鑒的道路。路是闖出來的,沒有經驗,我們在實踐中創造、在摸索中積累、在砥礪中前行。
這一年,我省建立全國首個省級綠色食品質量標准體系,62項標准規范牢牢鎖定『龍江綠』,讓龍江農產品贏得更多市場認同。
這一年,我省新修訂《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示范,規定今年5月1日起全省禁種轉基因糧食作物,國家食品安全在地方有了法律保障。
這一年,我省打造了全國首個農科企業孵化器,是全國農科戰線科研院所創建的唯一一個科技產業孵化基地,『糧倉』變『廚房』,科技出『配方』。
這一年,我省開展『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眾籌等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涉農產業融合進程加速。
創新永無止境,路在腳下延伸。在現代農業發展征程中,隨著多年積累和不斷開拓,2016年,龍江農業實現十個全國『第一』:一是糧食產量,二是糧食商品量,三是勞均生產糧食,四是農機化程度和大型農機保有量,五是水稻智能化現代化生產能力,六是綠色產業融合發展能力,七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八是土地規模經營,九是土壤有機質含量,十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十個全國『第一』,黑龍江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更加鞏固可靠,更托舉起了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的美好願景。
——揚長補短,打造品牌,黑龍江綠色食品火爆全中國
黑土地上,看似『不走尋常路』的鴨稻、蟹稻、魚稻火了,賣出了超出普通大米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好價錢;曾經一度遭遇種植銷售『滑鐵盧』的大豆,也漸漸成了消費者追捧的『金豆』;一些龍江雜糧借『網』亮相,一不小心就成了『爆款』。
市場傳遞出的信號告訴我們,面對消費者對優質、綠色、健康食品的旺盛需求,我省多年積累的綠色生態農業優勢,迎來了寶貴的『機遇窗口』。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產量、標准化生產水平、產品質量、市場網絡和品牌影響力等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實力強勁,聲名遠播。
龍江綠色食品,在展會上『圈粉』。過去的一年,我省舉辦了黑龍江綠色食品(北京)年貨大集、黑龍江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深圳)推介會、秋季農產品產銷對接暨大豆產業發展論壇、農民合作社賣糧大會等一系列市場對接活動,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農產品銷售旗艦店、專營店、社區營銷網點2000餘個,促進了生產經營主體與市場銷售主體、終端消費群體直接對接,拓展了營銷渠道。
龍江綠色食品,正在互聯網上『淘金』。我省重點建設以黑龍江大米網、生態龍江等為核心的農產品電商集群,省級農業電商平臺『生態龍江網』入駐合作社和企業1785家,黑龍江大米網交易額已突破億元。全省各類農村電商主體發展到2.7萬家,運用B2B、B2C、O2O以及眾籌、撮合交易等點對點、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方式,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龍江綠色食品,在品牌上『增值』。2016年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價值評價結果發布,我省五常大米品牌價值639億元,方正大米、通河大米、慶安大米榜上有名,全國十大好吃大米我省更是佔『五』。『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等一批區域性公共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昇。『綠色有機好食品,生態健康黑龍江』的區域品牌廣告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強勢推出。
從印象中的『天然生態』到市場上的『品牌依戀』,『中華大糧倉』正在加速向『綠色黑龍江』轉變。2016年全省高標准生態農田新增665.4萬畝,建設『互聯網+』高標准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1170個。引領綠色有機食品擴面提標,全省認證綠色有機食品面積7400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
產在黑土、賣向全國,龍江綠色食品已成為現代農業一張靚麗名片、金字招牌。
——把脈市場,轉換鏡頭,『一減七增』從供給端加快結構調整
新年伊始,冬寒未退。令人心中一暖的是,我省在北京舉辦的『年貨大集』一派熱火朝天。短短五天時間,龍江優質農產品就卷入進場觀眾6.3萬人,卷走訂單27.5億元。這次『年貨大集』,既收獲了『營銷』變『贏銷』的喜人成績,市場的信號也指明了我省『農業調結構怎麼調』的方向:把優勢作物調強、把區域布局調優、把經濟效益調高。
農業調結構,玉米首當其衝。按照『減玉米、穩定並適當增加水稻、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總體要求,我省實現玉米減和水稻、大豆、小麥、馬鈴薯、雜糧雜豆、經濟作物、飼草飼料作物增『一減七增』。去年全省玉米調減1922萬畝,經濟作物新增177.7萬畝。減增博弈帶來可觀效益,通過改種雜糧雜豆、蔬菜等高效作物,全省農民人均增收272元。
農業供給從『量』到『質』的轉換,使提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攻方向。2016年8月2日,『五常大米』官方旗艦店強勢入駐天貓,帶防偽碼的五常大米上線僅兩小時就賣掉10萬斤,相當於一個實體門店一年半的銷售量。這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樣板意義的營銷,側面印證了龍江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從供給端發力,提昇農產品質量,走到了全國消費者心裡。借助品牌效應和美譽度雙向拉動,我省農產品不但賣到了理想『價位』,也佔據了有利市場『身位』,更打開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廣闊空間。
——壯大根系,豐盈枝乾,『三大體系』構建起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柱
把產業體系調『強』。去年以來,我省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農業由單一種植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經濟發展。黑土地『農頭工尾』的新勢力富錦『象嶼金谷』,一期6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正式投產,全部投產後,玉米深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實現利稅7億元。數據顯示,2016年我省糧食加工企業累計納稅8.94億元、同比增加2.55億元、增幅39.9%;累計實現利潤9.92億元、同比增加3.16億元、增幅46.7%。
把生產體系調『綠』。為不可再生的黑土地『減負』,正式實施《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持續推進農業『三減』,生態種植理念更加深入根系、深入人心。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推進農機化、水利化、科技化、良種化建設,持續提昇農業綜合產能。全省農機保有量在『昇』,新建現代農機合作社129個,新增100馬力以上拖拉機3600臺。農業水利保障水平在『昇』,全年完成水利項目總投資201.5億元,10項重大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科技含量在『昇』,啟動建設玉米、雜糧、農機裝備等6個科技協同創新與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體系,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良種示范與覆蓋率在『昇』,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高蛋白大豆品種在我省高寒、高緯度地區獲得突破。
把經營體系調『新』。利用我省農業經營主體創新活動開展較早的優勢,積極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聯合與合作,向合作社方向發展,完善提昇合作社水平,真正使農民合作社轉起來、強起來,讓廣大農戶融進去、富起來。制定《黑龍江省農民創業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全面激發農民乾事創業激情,農民創業的規模、效益、帶動力明顯提昇。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省將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一遍並培養出一大批現代青年農場主,使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總數達到10萬人。
——敢於首創,終獲創收,『五大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
首個『吃螃蟹』的人值得敬佩,是因為他大無畏的首創與嘗試精神。先行先試推進『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吃螃蟹』,只有敢闖敢試,纔有可能『大快朵頤』。為現代農業試水探路,我省積極主動推進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保險服務等『五大創新』,為農業發展釋放潛力、增添活力、激發內力、蓄積動力。現代農業呈現的整體樣貌,曾令全國前來參觀學習的339個縣的書記縣長嘖嘖稱贊。
承襲、延續著『兩大平原』現代農業改革的創新『基因』,在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征程中,我省始終注重發揚『首創精神』,向涉農領域改革深水區、重頭戲發力。『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個俗語,指的是『活物』的價值風險,隨著我省農村金融服務改革的不斷創新,用奶牛等『活體抵押物』申請貸款作為生產資金,緩解融資難,已經從『不可能』變成了現實。曾經,『無災小災花不出、大災巨災不夠花』說的是財政救災資金使用上的尷尬,去年8月,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農業財政巨災指數保險』,使政府應急應災、救助重建的綜合能力和實力得到提昇,為農業生產多了一個『托底』保障。
正是因為有『真刀實槍』的『操練』,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纔有了『真金白銀』的『收成』。2016年,我省糧食總產1211.7億斤,實現『十三連豐』;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實現『十三連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832元,同比增長6.6%,高於全省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春耕,夏耘,秋收,冬儲,時序更替如常,發展卻日新月異。曾幾何時,我省較早成立的一些合作社的年度巨額分紅令無數農民艷羡。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斷湧現,年終分享堆成小山一樣的『錢垛』已屢見不鮮。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已經發布,借著政策東風,黑土地現代農業值得所有人期待。
(四)築發展之基,壘振興之石,基礎設施建設高歌猛進利在千秋
基礎設施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促進投資、穩定增長、拉動消費、擴大就業,而且可以為長遠發展創造重要條件。
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巨大的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迎難而上,積極應對,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大力推進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建設,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全力推動農村泥草房改造等工作,全面鋪開城鎮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工程等等,謀劃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歷史突破,建成了一大批龍江人民多年夢寐以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發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對龍江振興發展的支橕作用持續增強。
——『黑土地』變『小』了,立體交通讓龍江發展『日行千裡』
2016年10月,巍峨的張廣纔嶺敞開懷抱,用五花山色裝點著龍江,位於林海雪原的雪鄉用銀裝素裹迎接八方來客。而此時,一條通往雪鄉的新路長汀至雙峰(雪鄉)段改擴建工程正在加班加點建設。省委決定,加快長汀至雙峰公路建設,使雪鄉通道順暢,形成綜合能力。2016年我省公路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累計完成投資202.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7%。
2016年11月8日,三江平原上的第一高峰七星峰迎來歷史性時刻——牡丹江至佳木斯鐵路客運專線建設正式開工,成為繼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之後開工建設的第六條高鐵,標志著黑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的『東環』開始形成環路,將與哈大、哈齊、哈佳、哈牡、牡綏等鐵路構成我省快速鐵路網,龍江將闊步邁進高鐵時代。
2016年,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627萬人次,實現新的歷史性突破,躍居東北地區四大機場首位。我省現有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黑河、漠河、雞西、伊春、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撫遠11個機場。目前,五大連池、建三江機場加速建設,亞布力機場力爭開工,同時爭取國家盡快將我省作為通用航空試點省份。龍江空港正在成為龍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道塞山河舊,路通天地新。過去的一年,『真金白銀』的投入,揮汗如雨的付出,通車裡程不斷增加,通航線路不斷豐富。路網密集了,出行便捷了,『黑土地』變小了,『生活圈』變『大』了,一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不斷延伸。邊陲省份、交通末梢,這些昔日制約龍江的短板正補齊昇級,成為龍江振興發展的新優勢、新動力。
——『三江水』變『穩』了,現代水利『縛住蒼龍鎖大江』
2016年11月,龍江的初冬已經滴水成冰。我省諸多個重點水利工程在呼嘯寒風中如火如荼加緊建設。在嫩江、松花江、黑龍江數千裡堤防上,水利建設大軍冒著嚴寒奮戰在施工一線,爭分奪秒為『北大倉』築牢堤防。
2016年是三江治理工程項目決戰年,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明顯加快。2013年,黑龍江流域的一場大洪水把三江治理工程擺到了龍江水利建設的最前端。『縛住蒼龍鎖大江』,讓江水安瀾,保百姓平安,三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設作為全國大江大河治理的重點,作為我省全力推進的一號水利工程紮實推進,從根本上增強區域防洪排澇綜合減災能力。
2016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額繼續領跑全國,有14個項目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中。三江治理工程2016年年度累計完成概算投資200億元以上,整體工程完成90%以上。預計2017年,三江治理工程將全面建設完成。如今,松花江、嫩江、黑龍江的大部分堤防已經煥然一新。胖頭泡蓄滯洪區的建設粗具規模,尼爾基引嫩擴建骨乾一期工程、三江平原灌區、穆棱市奮斗水庫、綏棱縣閣山水庫、界河國土防護二期等其它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工程進展順利,一系列事關民生的非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也穩步推進。
——『安居房』變『多』了,幸福來敲門百姓俱歡顏
總書記在龍江考察時指出,『十二五』期間,黑龍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造總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千萬城鄉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得到改善,要繼續推進這項工作,突出抓好四煤城采煤沈陷區棚改,推進城市棚戶區和泥草(危)房改造,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暖屋子。這是總書記的牽掛,更是龍江上下奮斗的目標。
2017年1月25日,農歷臘月二十八,棚戶區改造的受益者、62歲的孫淑芝就在新房裡面忙活開了,這是她搬進新房後過的第一個春節。孫淑芝的老房子在哈爾濱的老道外。2016年道外區靖宇街棚戶(危房)改造項目,5月19日動遷,5月30日搬家,6月中旬選定了濱江雅居,7月中旬就搬進了新房。告別了低矮破舊的平房,轉眼就住上了帶電梯的樓房,孫淑芝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孫淑芝只是眾多棚改受益者之一。我省把2016年作為落實三年棚改實施方案的攻堅之年,問需於民、陽光操作,2016年全省棚改開工20.8萬套,建成19.9萬套,貨幣化安置9萬餘套;改造農村泥草(危)房12.4萬戶;四煤城采煤沈陷區棚改開工7.6萬套,建成4.1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額完成全年任務,龍江百姓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眾多的前所未有,數字也開始『說話』了
一組組躍動著發展脈搏的數字,見證了龍江上下一年來的勵精圖治:2016年我省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01.5億元,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鐵路完成投資308.3億元,哈牡客專、哈佳快速鐵路、哈爾濱火車站改造工程進展順利,連接四煤城的牡佳客專開工。完成投資185.4億元,建成乾線公路329公裡、農村公路4818公裡。哈爾濱機場擴建、五大連池和建三江機場建設進展順利,綏芬河、亞布力機場備戰開工。哈爾濱地鐵完成投資48.1億元。完成電網投資70.2億元。『三供三治』項目開復工296個,完成投資114.8億元。雞西、七臺河城市供水工程順利推進……
如此高強度的基礎設施投資前所未有,如此高速度的建設成果令人嘆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歌猛進,不僅蘊含了對民生的關注,也為我省擴投資、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建設大通道,構築大平臺,『龍江絲路帶』西通歐洲東出海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歷史,常常於無聲處照亮未來。雖然我們與古老的絲綢之路相距甚遠,與漢唐盛世的長安古道並無親緣,但從接收到『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國家信號起,『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就在祖國的東北角翩然起舞,成為國家『一帶一路』的六條通道之一,成為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戰略舉措。
總書記在我省考察調研時強調,要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為我省打開了一扇思想上的窗戶,我們把對外開放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從有力接續歷史血脈,到主動把握現實機遇,『龍江絲路帶』對接遠方的風景,芳華正好。
——橫跨亞歐,西通歐洲東出海的『龍江巨輪』揚帆遠航
2016年4月12日,韓國,釜山港碼頭。汽笛聲中,一艘貨輪由牽引船緩緩領入港口,中俄韓『哈綏符釜』陸海聯運常態化首班集裝箱到港揭幕儀式舉行。這標志著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橫跨亞歐、連接陸海的國際物流通道全線貫通。
『哈綏符釜』陸海聯運的常態化運行,是繼常態化開通哈爾濱至德國漢堡的『哈歐班列』、哈爾濱至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哈俄班列』之後,『一帶一路』在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枝乾『龍江絲路帶』,打通了中國東北地區新的出海口。
從『東方莫斯科』到西方莫斯科,從歐洲腹地到白山黑水,一年來,『車輪』陣陣帶來紅利滾滾,哈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汽車零部件、機械設備、飛機配件、化工產品等高附加值貨源明顯增加,每標箱貨值由7.44萬美元提昇至10.1萬美元。2016年,『哈歐班列』發運101班列、2474標箱,貨值達到2.0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1.18%、98.55%和67.2%。『空中通途』開啟更大視野,2016年我省開通至聖彼得堡航線;開通哈爾濱至葉卡捷琳堡貨運包機專線和哈爾濱至新西伯利亞、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至葉卡捷琳堡和莫斯科的三條客貨混載航線。目前,正積極籌備開通面向北美和歐洲的航空貨運通道。
——『硬件』連通,『三橋一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中俄『雙子城』,隔黑龍江而望,是中俄邊境線上距離最近的對應城市。如今,兩個隔江相望的城市,因為一座大橋深情相擁。2016年12月24日,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阿穆爾河)大橋項目雙方同步開工。大橋建成後將形成一條新的國際公路大通道,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以及『龍江絲路帶』建設增添重要跨境基礎設施,成為打造龍江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關鍵動作。
一年來,『三橋一島』取得突破性進展。黑河黑龍江大橋、同江鐵路大橋、東寧界河公路在加快推進,黑瞎子島陸路口岸8座以下小客車跨境自駕游中俄雙方已照會達成一致,正在劃定區域加快推進實施。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等新的石油乾線通道也在加快推進,標志著中俄企業全方位合作正在提檔昇級。
我省有2900多公裡邊境線、15個邊境口岸,看中國地圖,偏於一隅是邊陲省份,但看世界地圖,就是東北亞腹地。無論是沿邊鐵路的串點成線,還是跨國運輸體系的初步形成,或者是能源通道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積極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搭建水陸空立體式互動開放格局,龍江對外開放的浪潮衝破一個個歷史性的節點,打通一個個發展的興奮點。
——共生共贏,對外經貿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2016年4月,我省代表團對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三國進行訪問。十天的行程,從新西蘭的惠靈頓、漢密爾頓、奧克蘭,到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再到韓國的首爾、釜山,密集開展的登門拜會、懇談推介、商務會談、項目簽約和實地考察等活動帶來一大批合作成果。
兩個月後,我省組團啟程訪問德國法蘭克福、漢堡,舉行黑龍江—德國經貿合作交流會。又是一次馬不停蹄的旅程,把龍江經濟發展優勢領域與德國工業4.0對接,與德國有實力的現代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對接,與德國發達的林業經濟對接,在謀劃聯動中蓄勢互利共贏的合力。
2016年9月,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再次啟程,率團對俄羅斯訪問,在共享『一帶一路』機遇、促進『龍江絲路帶』建設與俄遠東開發規劃及濱海國際運輸走廊互動對接、破解長期以來制約我省開放瓶頸、促進以『三橋一島』為核心內容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專題會談,並達成高度共識,取得實質性突破。
高層互訪直接帶動龍江對外經貿風生水起。我省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打造一批跨境產業鏈和產業園區。目前,我省在俄境內闢建園區16個,完成投資18.1億美元,入駐企業168家。境外園區的設立,增加了當地就業和稅收。
一年來,從高層到民間,龍江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的步伐,一步步跟進,一項項落實,對俄貿易結構出現了新變化。旅游貿易、互市貿易分別增長26.6%、85.9%。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165.4億美元,下降21%,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新設立外資企業116家,增長45%。實際利用外資58.2億美元,增長6.8%。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無論是產業對接,還是金融合作,對外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招商引資的『生意經』越念越順,對外交流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發展,龍江正在成為真正意義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
——跨越時空,龍江對俄電商、物流領袖全中國
哈爾濱是我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之一。哈爾濱於2013年11月就開通了飛往葉卡捷琳堡的國內首條對俄貨運包機航線,2016年前11個月共發運包機87班,同比增長70.6%;貨運量1752噸,同比增長64.4%。亞馬遜等大型對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落戶哈爾濱,建立對俄運營中心。
這一年,一批跨境電商蓬勃壯大,建設跨境電商平臺19個,涵蓋了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條的商品銷售、物流、支付、貿易撮合和綜合服務等業務范圍。與國內外跨境電商企業合作,共同建設了跨境貿易撮合服務平臺、跨境物流平臺、跨境支付平臺,培育了一批本土跨境電商平臺。哈爾濱已成為國內對俄跨境電商平臺數量最多、對俄跨境零售出口額最大的城市;綏芬河市跨境電商營業額佔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15%。我省已與中郵集團合作,在哈爾濱建設對俄郵件集散中心,在俄建立海外倉,積極搶佔電商發展制高點。
這一年,跨境電商通道建設步伐加快,先後開闢了對俄跨境電商航空、陸路貨運大通道、哈歐和哈俄貨運班列。2016年,共計發寄對俄國際郵包948.84萬件,貨重2410.19噸,貨值近2億美元。此外,在俄跨境園區種植面積近千萬畝,養殖肉牛1.1萬頭,生豬4.7萬頭,禽類43萬只。
從『買遍全球』到『賣向世界』,跨境電商正在成為龍江振興發展路上一條帶動產業發展、開拓市場的新銳勢力。
——搭建平臺,中俄博覽會首次『搬到』俄羅斯
2016年的7月,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陽光明媚,第三屆中俄博覽會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開幕。本屆博覽會為首次在俄方舉辦。博覽會上,中外參展商、參會者,都在尋找著對接中國『一帶一路』的機遇。
2017年的1月,首屆中俄冰球友誼賽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和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中俄界江冰封的主航道國境線上開賽,這是中俄兩國首次在界江上舉辦冰球賽事。早在1958年黑龍江省與阿穆爾州冰球隊就曾在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舉辦過國際冰球友誼賽。幾十年後的今天,小小的冰球讓兩國人民的友誼更加增進。
這一年,我省對俄交流合作持續昇溫。政府合作方面,我省與毗鄰的俄羅斯地區均建立了省州長會晤機制,就俄遠東自由港、超前發展區以及『濱海1號』國際大通道建設等重大項目與政策進行深入對接。文化教育方面,成功實施了『中俄文化大集』等大型中俄文化交流項目,在黑龍江大學設立了中俄學院、中俄聯合研究生院,哈工大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合作設立中俄等離子物理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中東鐵路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研究中心,與俄羅斯合作建設哈爾濱音樂學院工作積極推進。科技旅游方面,搭建了哈工大中俄人纔交流和科研合作基地、黑龍江中俄船舶與海洋技術合作中心等科技交流平臺;成功舉辦了中俄國際自駕車集結賽、中俄旅游節、跨境自駕游等旅游交流活動。
如今,中俄兩國政府主辦的『中俄博覽會』已舉辦3屆,影響日益擴大;『哈洽會』已連續舉辦27屆,成為黑龍江對外開放的標志;裝備工業、綠色食品、木業、乳品等全國性大型專業展會具有龍江特色,為龍江發展凝聚人氣。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讓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更加深化。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文明之間的對話,仰賴於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靈溝通,無論是政要聚首,還是企業對接、人文交流,通過『龍江絲路帶』建設,一條以國內區域合作為依托,以對俄開放為重點,以暢通國際經貿大通道為牽動,發展大物流,集聚大產業,打造大平臺,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面向歐美、日韓及港澳臺地區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路子正在龍江大地延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嶄新格局正在形成。
『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纔能成為壯舉。』『龍江絲路帶』這個承載『一帶一路』的歷史意蘊與共同價值的『龍江方案』,注定將成為這個時代的鮮明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