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男子冒充儀表檢修員專偷集成模塊 涉案金額近千萬元
2017-04-06 09:56:46 來源:大慶網  作者:沈艷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6日訊 去年7月至今,一個由4人組成的犯罪團伙,流竄於采油廠各廠礦間,頻繁盜竊注入站、配置站配電櫃內模塊。今年春季,企業准備投產纔陸續發現模塊被盜。

  為保證企業順利投產,接到報警後,會戰公安分局在24小時內雷霆破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破獲系列案件30餘起,涉案價值近千萬元。此系列案成功告破,彰顯了大慶市公安機關打擊侵害油田案件、維護油田安全穩定的實力。

  那麼,是什麼人將賊手伸向油田?警方是如何破案的?

  近日,市公安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案件偵破過程。

警方起獲的贓物。

被盜的配電櫃。

  配電櫃集成模塊頻被盜

  工人回憶:『儀表大隊師傅』檢修過

  2月23日,會戰公安分局分別接到第一采油廠試驗大隊聚南一配置站、采油一廠七礦503隊等6家單位報警,稱其單位注入站配電櫃內集成模塊被盜,價值人民幣200餘萬元。

  『2月16日,按照生產計劃安排,第一采油廠第七油礦等4個暫時停注的注入站准備重新投入生產,投產前檢查發現配電櫃裡的PCL模塊不翼而飛。』會戰公安分局刑事偵查一大隊大隊長劉鐵軍說,被盜PCL、CPU模塊價值巨大,動輒數萬,是注入站配電櫃裡的核心部件,相當於人體的大腦,沒有它注入站無法正常投產。模塊被盜對油田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性質極為惡劣。

  接到報警後,會戰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了由局長馬新科為組長、副局長劉洋為副組長、分局警力和第一采油廠保衛大隊組成的專案組。一邊對案發現場進行走訪調查、現場勘驗及痕跡物證提取,串並同類案件;一邊圍繞被盜物品從銷贓渠道入手展開偵查布控。

  在對案發單位員工走訪調查時,專案組獲知兩條重要線索。

  一名員工回憶起之前曾經有『儀表大隊的師傅』來站裡檢修過,他們還做了外來人員登記。但是,專案組與采油廠儀表大隊核實後發現,儀表大隊根本沒有安排人員進行檢修,接觸過配電櫃的人並非來自儀表大隊。

  另外,『之前發現配電櫃PCL、CPU模塊被盜後,第一采油廠保衛大隊要求全廠所有注入站員工提高警惕,發現可疑人員及時報案。』劉鐵軍說,就在他們接到報警前一天,也就是2月22日,第一采油廠第四油礦、試驗大隊也有兩個注入站配電櫃模塊被盜。據員工反映,案發前有3個『檢修人員』來過,由於廠裡進行了案件通報,他們留下了3名檢修人員的手機號,並將所駕駛的車輛用手機錄了像。專案組經過核實,這些『檢修人員』也是冒充的!

  這些『檢修人員』到底是誰?他們是否和被盜案有直接關系?專案組獲取的這些線索對此案偵破是否有用?

  接警24小時內破案

  嫌犯穿橘紅色電工服行竊

  『我們拿著采油廠員工拍下的照片跟先前發案的幾個注入站員工核實,結果證實這幾個人均在案發前到過站裡進行「檢修」。』劉鐵軍說,接到報案當日14時許,通過縝密偵查,專案組鎖定了嫌疑車輛的軌跡。

  當日18時許,經過進一步工作,專案組鎖定了侯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掌握了他們的落腳點。在市公安局相關部門支持下,專案組派出抓捕小組對嫌疑人展開抓捕。蹲守一夜後,於2月24日10時許,分別在高新區、讓胡路區東湖等地將4名嫌疑人全部抓獲。至此,此系列盜竊案件在接到報警後24小時內偵破。

  主犯侯某今年31歲,河北圍場縣人,大慶某機械有限公司工人,於某等其他3名嫌疑人和侯某在同一單位工作。去年2月份,侯某和於某兩個人在第四采油廠施工期間,接觸到配電櫃內的模塊,知道該物品價值不菲後產生了盜竊的念頭。因為經常在油田單位施工,兩個人對廠礦環境比較熟悉。去年7月開始,兩個人經過密謀,冒充廠礦儀表公司工作人員,身著廠礦工人穿的橘紅色防靜電工服,以檢查儀表為名,流竄到各廠礦注入站內實施盜竊。

  『其中一個人找理由將在崗工人調走後,另一個人以檢查儀表為名打開配電櫃,拿工具剪斷模塊電線後將物品拿走,因為熟知操作流程,嫌疑人屢屢得手。』經過審訊,侯某、於某交待了從去年至今,兩個人伙同後入伙的孫某、劉某,在第一采油廠、第二采油廠、第三采油廠等地實施作案30餘起的犯罪事實。警方在嫌疑人家中起獲疑似被盜模塊700餘塊,總價值600餘萬元,部分贓物已經被嫌疑人在網上低價賣掉。

  新型犯罪前所未有

  警方提醒:企業須及時預警堵塞漏洞

  『此案所侵害的部位及選擇的目標,是之前在打擊油田犯罪中前所未見的,給油田造成的損失巨大。』會戰公安分局局長馬新科說,案件發生後,因涉案單位設備多為剛建成未投入正常使用狀態,致使有的單位配電櫃被盜還沒有及時發現。目前,該局已聯系油田有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核查中。

  對此,馬新科說,及時預警和堵塞漏洞是預防此系列案件最好的方法。案件發生後,他們通過第一采油廠迅速向油田其他廠礦發布預警,通報作案手段,梳理串並案件,從而堵塞管理漏洞。同時協調市物價局提前介入查驗實物,及時向第一采油廠發還200餘塊被盜PCL、CPU模塊,為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餘萬元,全力保障油田如期投產。

  該系列案件均發生在油田廠礦相關單位,犯罪團伙對被盜單位工作模式、工作環境比較熟悉,對被盜物品有一定了解。廠礦工人常年工作在一線,接觸人員較少,防范意識較差,該團伙正是利用了廠礦工人麻痺大意的思想,纔敢冒稱工作人員實施盜竊並屢屢得逞。因此,油田企業應多加強油田職工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培訓,避免類似案件再度發生。(文中除民警外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