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土地『花樣翻新』促增收
2017-04-08 08:22: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福山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8日訊 春風送暖,正是備春耕關鍵時期。在全省產糧第一大縣龍江縣,廣大農民早早地定下了種植方向,秘訣就是調結構、抓訂單,依照訂單調優自家的種植計劃表,在黑土地上『花樣翻新』全面促農增收。

  在龍江縣景星鎮超越玉米合作社寬大的展廳內,人群熙熙攘攘,數百人在這裡選購良種,搶購化肥。今年農民來這裡選購種子已經不是單純的玉米,而是把目光瞄准了水稻、高粱、谷子、雜豆上。超越玉米合作社今年農業生產更是有了大動作,他們把原來『清一色』的玉米田改成了『花花田』,新增加了水稻、高粱等綠色特色作物,原來的玉米也實現了『大變臉』,由普通品種改為高淀粉品種。大家的底氣,得益於訂單給予的信心。

  超越玉米合作社社員范國斌談起今年的變化說,因為原來種老幾樣不賺錢,必須下決心調結構,按照市場需求來種地。他今年計劃種植的青儲玉米目前已經和元盛養殖場簽了訂單,有了訂單,銷路就不愁了,價格方面還能夠有保證。

  在選購良種現場,合作社理事長魏剛告訴記者,目前看大部分品種都已經簽了訂單,這樣纔能保證自己所種出的產品有銷路,也讓我們更加放心、大膽的去調整結構,從市場的後端找到前端的生產,保證合作社今年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以往沒跟公司簽訂訂單之前,許多農民都不敢大面積地種植糧食。因為收入沒有保障,糧食銷售始終是個大問題。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訂單就是收入的保障和調整的動力。

  在龍江縣景星鎮街基村,農民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契機,已經開始了紅紅火火的備春耕生產,今年全鎮又新增加了10萬畝的綠色、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已經佔到景星鎮種植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農民紀宏良去年就嘗到了調整種植結構的甜頭。通過種植板藍根,並與安徽鴻大藥業對接銷路,每畝地毛收入就達到3000元。他說,種植中草藥的投資要比普通作物低一些,大約每畝少投入100元左右,但它的產出是普通作物的3~5倍,葉和根部全可以入藥,都可以出售變成錢。景星鎮鎮長劉寬介紹:『從現在市場情況看,老百姓對種植藥材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全部都有訂單保證。』

  今年龍江縣全力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向優質高效作物上調、向綠色特色農業上調、向蔬菜瓜果上調,以銷定產調整結構。目前,全縣備春耕生產正穩步推進,種植意向已經確定,水稻育苗扣棚已經結束,農機具檢修基本完成,現在水稻浸種催芽已經開始,春耕整地已經陸續啟動。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