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重『老字號』輕裝前行活力迸發
2017-04-11 08:26: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桑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今年一季度,中國一重集團公司交出了一份沈甸甸的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15.96億元,同比增長205.6%;利潤總額1487萬元,同比增長104.7%;訂貨完成38.3億元,同比增長535%;回款完成18.8億元,同比增長120%,多項指標超過預算目標。其中,訂貨指標為近3年同期最優,回款指標更是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公司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企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迸發。

  僅僅10個月的改革歷程,就使中國一重從合同訂單不足、銷售回款困難、產品任務量不均衡、經濟運行狀況不佳,蛻變為職工數量從11177人下降至8626人;加工方向從『大而全』到六大戰略板塊;生產經營機制從大鍋飯到以市場為導向、營銷為龍頭。這個『大塊頭』的『老字號』國有企業正通過人事、管理、銷售三重改革大刀闊斧地實現『重啟』,再現生機。

  明星老總臨危受命

  一重集團公司新任董事長劉明忠是企業界關注的明星人物。不僅因為他臨危受命於中國一重的掌門人,還有他依舊身兼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的『雙料』身份。

  新興際華,2005年在國有企業中還名不見經傳。那一年,劉明忠接任新興際華董事長,適逢國務院國資委選取部分央企開展規范董事建設試點,新興際華集團率先成為首批試點單位。那時新興際華集團營業收入僅175億元人民幣,位居100多家中央企業陣營的90位。10年後,新興際華集團從成立之初以鑄管、鋼鐵為主,發展到金屬冶煉、輕工紡織、裝備制造、商貿物流多業並舉,在鑄管領域產銷量全球第一、技術實力全球前三,綜合實力穩居央企前50強,2015年位居世界500強第344位,實現營業收入345億美元,利潤4.4億美元。

  2016年5月9日,劉明忠來到中國一重,很快找到了癥結:企業市場營銷能力弱,坐家等米下鍋,而不是去市場找米下鍋;管理層級多,人浮於事,乾部職工大鍋飯思想嚴重;面對市場變化,企業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應對,思想不解放,主動性、適應性比較差。這些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難題如何破解?劉明忠通過對中國一重『望聞問切』尋找答案。

  全部『起立』重『搶』座

  劉明忠的第一招就石破驚天——一重股份公司副總裁實行公開競聘。選拔的種子選手來自於一重集團黨委推薦的9個候選人,評委則請來國務院國資委、諮詢公司和獨立董事。每道題目都與營銷直接掛鉤,通過面試,選拔人纔。

  此前,重要崗位都由企業推薦,組織部門考核後任命。打破慣例,思想先行。劉明忠在到任的第二個月,就在全集團推行了『改進作風、加強管理、解放思想大討論』,並專門派出調研組了解職工意見。『很多人擔心,改革的步子太大,能不能跟得上。我就一句話,我能等,「一重」不能等。1萬多名職工,10萬多名職工家屬等不了。只有自己轉變觀念,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劉明忠的改革態度很堅決,股份公司副總裁的競聘讓職工們看到了他的決心和行動。

  『一重』人事制度改革從乾部任命開頭,全部『起立』重『搶』座,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慣例。梁志臣原任重型裝備事業部紀委書記,現在分廠擔任黨支部書記。雖然職位降了,但他覺得,經過人事制度改革後,把『讓我乾變成了我要乾』。畢業於東北大學的張皜業務素質過硬,這次他從部門負責人一躍成為鑄鍛鋼事業部副總經理。公開公正、雙向選擇,全員競聘平穩進行,總部機關從19個部門變成13個部門,取消了69個職能部門的科級單位。二級子公司加分廠取消了109個職能科室。人員組織架構上實現了高效精乾。到2016年末,一重集團職工從11177人降到8626人,『能上能下、能增能減、能進能出』的人事制度就此形成。

  全員算賬『無死角』

  『一重』鑄鍛鋼事業部煉鋼分廠整個領導班子『下課』,是『一重』改革的又一重磅新聞。起因是產品質量不合格,劉明忠要求啟動問責機制。班子『下課』後,重新公開競聘,原黨政負責人一個不安排工作。這一舉動震驚全集團。煉鋼分廠新班子上任後,重新梳理程序,細摳每個加工環節,把加工成本從每噸7200元,降低到5200元,以一年加工30萬噸計算,就可以省下6個億的利潤。

  問責機制是劉明忠推行的225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這也是劉明忠的第二招——管理體制改革。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部門和分公司都實行模擬法人運行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為中心、以質量為保障,把市場的壓力引入各個分廠。實行產品買斷制,業主委托采購制、質量協商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以前采購部門給生產部門供應什麼原料,什麼價位,生產部門是不參與的。現在生產部門制定預算,上網查詢每一個零部件的價格,和采購部門提供的價格進行對比,如果超出預算,不但有權「退單」,還可以換掉采購部。』在『一重』黨委宣傳部部長劉昕宇看來,這種人人算賬的風氣在『一重』前所未有,而且大家了解到利潤的源泉在哪裡,有了努力的方向。

  與此配合展開的是薪酬績效改革。『一重』首次將職工收入增長目標納入『十三五』戰略規劃中,根據崗位的重要性、承擔的工作量等確定每個崗位的基本薪酬,並且堅持向營銷、高科技研發、苦險髒累差、高級管理四類人員傾斜。『不但要體現多勞多得,還要完成績效考核,每一位部門負責人都要簽訂勞動合同和崗位合同,如果不能完成要按照合同扣除獎金。』劉昕宇說,薪酬改革不但打破了大鍋飯,又促進了人人都算賬,讓核算生產成本深入人心,無形中提高了生產效率。

  與市場『零距離』

  東北的企業,改革最大的問題是市場。為了讓每一個人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劉明忠提出:『每天7點半,集團召開早間運營調度會,全集團在全國各地的負責人都要參加。』

  早間運營調度會由營銷部主持,不但每天要匯報銷售進度,通告大家質量問題、交貨期問題,還要將客戶意見直接反饋給設計、研發、生產、管理部門,讓全員了解市場、貼近市場。

  每一場早間運營調度會都是一場戰役。『集團建立的研產供銷用聯動機制就是為了遇到問題快速反應,所以頭一天遇到問題,第二天就要匯報解決方案或者結果。』劉昕宇介紹說,早間運營調度會致使營銷部門繃緊了神經,高級經理中有11人競聘失敗而沒有再『坐』下去,淘汰率高達45.8%,『坐』下的全部是精兵強將。而其他部門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場的快速變化,倍感壓力。

  『一重』還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重新梳理了企業的發展目標,告別以前大而全的生產方向,設定了專項裝備、核電裝備、石化裝備、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六大板塊。劉明忠還親自登門拜訪了20多家央企洽談合作,幫助『一重』找訂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企業發展目標更加明晰,動力更加強勁。

  在『一重』10個月的時間裡,劉明忠不斷加深對『一重』的再認識:『「一重」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乾企業之一,科研力量強大,是國家的工業命脈。「一重」的乾部素質很高,適應能力強,且人心思變。因此在「一重」的「十三五」戰略規劃中我們制定的發展目標是:用兩年時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用4年時間達到國內領導者水平,再用4年時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做強做優做大中國一重,使之成為世界一流高端裝備研發、制造與服務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手握著一季度的成績單,劉明忠道出這些願景時很有底氣。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黑龍江做好三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