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訊 記者日前在黑河市農委了解到,黑河市在今年備春耕生產工作中,堅持調優種植結構、夯實農業基礎、依靠科技支橕、實施農業『三減』等重要舉措,努力為農業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據統計,今年全市春耕生產所需資金34億元(生產成本)、化肥38.3萬噸、種子14.7萬噸、柴油11.2萬噸,全市春耕生產所需資金、化肥、種子、柴油已分別下擺28億元、25萬噸、12.8萬噸、5.2萬噸,佔總需求的82.4%、65.3%、87.1%、46.4%,與歷年同期持平或略快,各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推進,確保4月15日前資金、物資全部下擺到戶。預計小麥在4月15日開始播種,4月中下旬完成;玉米4月28日開始播種,5月15日前完成;大豆5月5日開始播種,5月20日前完成。
調優種植結構,促進高產高效。今年全市農作物計劃總播種面積1948.3萬畝,與上年持平。其中,水稻面積30萬畝,玉米面積300萬畝,大豆面積1200萬畝,小麥面積200萬畝,經濟作物及特色作物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在南部第四積溫帶恢復玉米生產,調減大豆;在北部沿江區域,增加大豆,構建以大豆、玉米為主的輪作體系;在第五、六積溫帶擴大小麥種植,發展雜糧雜豆、馬鈴薯、漢麻等特色經濟作物,構建以大豆、小麥、特色經濟作物為主的輪作體系。開展水果玉米、鮮食玉米生產和食用菌、北藥種植,南部縣(市)落實『北菜南運』戰略,北部縣(區)擴大對俄果蔬出口,在城鎮郊區建立水果玉米、鮮食玉米、蔬菜、瓜果及其他經濟作物輪作制度。
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業生產。全市現已組建大型農機合作社達157個,預計經營耕地面積達276.2萬畝,比上年增長41%。完成秋整地面積979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0.3%。計劃春整地965.6萬畝,新打灌溉井446眼,維修泵站3處,整修渠道9.6公裡。全市農機檢修完畢,5900棟水稻大棚清雪扣棚已全部完成,已備苗床土7.9萬立方米,完成86%,智能催芽車間檢修工作已全部完成,為水稻育秧做好准備。
依靠科技支橕,助力農業發展。依托黑河大豆院士工作站,開展高產攻關示范、大豆新品種評選與選育改良,拓展大豆產業鏈,打造品牌,全力推進黑河大豆產業發展。完善提高3個『互聯網+』農業綜合服務大廳、3個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建設標准,計劃建設省級『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91個。提昇71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水平,示范帶動大豆大壟密植、小麥早高密、玉米小壟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10項農業技術450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科普之冬』、『科技大集』、『陽光培訓』等活動,
培訓農民7萬人次。其中,培訓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技術員500餘人次。實施農業『三減』,打造綠色農業。黑河市下發了深入推進農業『三減』行動實施方案,計劃建設『三減』示范區150個,每個示范區面積在5000畝以上。通過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農業『三減』技術,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有機肥施用面積,推廣綠色有機種植模式,應用機械側深施肥等技術,示范推廣高效緩釋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有機肥施用面積、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分別達到200萬畝、1400萬畝。秸稈還田面積900萬畝。推行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控,示范推廣生物和環保型藥劑,優先選擇苗前除草等施藥技術。推廣綠色標准化栽培技術,面積達到800萬畝。引進更換使用美國噴霧系統公司Teejet系列高標准的噴頭和噴頭體1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