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訊 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北安市積極改造提昇紅色博物館群,打造全國知名軍事體驗旅游城,主動融入重點旅游精品線路,叫響紅色旅游品牌。
北安市曾兩度成為黑龍江省會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陳雲、蔡暢、李富春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經戰斗和生活在這裡。2012年,北安市先後建成了原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原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和城郊鄉革命屯東北抗聯紀念館,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和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均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北安特色獨具的紅色博物館群,形成了域內旅游新看點。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首先要保護好。黑龍江省委舊址陳列館是北安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上世紀前半葉建築之一,包括一個序廳、四個場景復原及一個展廳,其中場景『雪夜運槍』采用的『電膜技術』是黑龍江省最為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黑龍江省政府舊址陳列館則是采用修舊復舊原則還原省政府時期的原貌,該陳列館包含1個序廳、9個場景復原和1個紅色歲月專題展廳等。北安博物館是依托原黑龍江日報社舊址建立的北安市第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以北安地方史為基本陳列,輔以北安自然資源展、黑龍江日報社史展、北安人文陳列等五個專題陳列。館藏北安地區歷年出土的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800餘件,自然標本近2000件,充分展示了北安自先秦農耕文明至現代北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歷史進程。在打造紅色博物館群過程中,北安市充分利用軍史事件的紀念設施,把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價值觀元素融入進去,打造富有時代特色的紅色文化標本、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 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就是要把這紅色的火種代代相傳。1950年,抗美援朝戰役爆發,為了防止美軍的轟炸破壞,沈陽兵工廠遷到北安,北安歷史由此掀開新的一頁。中國軍隊第一款制式衝鋒槍——50式衝鋒槍誕生在這裡,成為志願軍戰士最珍愛的武器,為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編織起一道道強大的火網。之後,北安成了新中國軍工產業現代化的開山巨斧,中國軍隊使用時間最久的制式衝鋒槍——56式衝鋒槍和著名的56式槍族就誕生在這裡,至今仍是舉世聞名的一代名槍;中國軍隊和中國警察使用時間最久的制式手槍——54式手槍,誕生在這裡;中國國家射擊隊使用的第一款專用射擊運動手槍也誕生在這裡,1984年,許海峰就是用這款槍摘下了新中國奧運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如此厚重的歷史如何能不激發起青少年的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對於他們來說,硝煙彌漫的戰爭早已遠去,但北安的紅色博物館群展示了北安市在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同一本本鮮活的教科書,把北安這片黑土地上曾經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呈現在他們的眼前,讓他們為能生在北安這塊土地上而驕傲。把這種紅色的精神文化融入他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幾年來,北安市有計劃地組織青少年走進紅色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展瞻仰、紀念、緬懷活動,讓青少年心中紅色基因不斷提純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