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訊 劉玉梅擔任曙光村村委會主任快20年了,親身經歷了村裡發展的興衰歷程。距離城市近,曾經是曙光村的優勢,綠色有機蔬菜、玉米、品牌大米等農副產品,也是村裡主要收入的來源。但近些年,隨著城市居民需求的改變,以及鋪天蓋地的綠色農產品推廣,曙光村的優勢被漸漸蠶食。

『種地』根深蒂固『種花』全票被否
2014年,劉玉梅萌生出個想法,她喜歡花花草草,而且曙光村的地理位置距離城市較近,遠離工業區,空氣清新,日光充足,水源清澈,為何不利用這些『地利』做出一些改變。經朋友介紹,劉玉梅來到了河北廊坊歡樂谷的一處花卉種植基地。來到這,她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看到這座8萬平米的花卉種植基地,還有三座1萬平米的基地,一幅藍圖立刻浮現在她腦中。
回到村裡,劉玉梅又規劃了一番,先後幾次帶著三四名農戶、合作社的成員去廊坊、山東青州、哈爾濱、大慶等地學習經驗。可就在劉玉梅准備開始籌建花卉種植基地時,村民們的反對聲,給她潑了一大盆冷水。為了勸說大伙兒,她幾乎跑斷了腿,說破了嘴。
在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上,劉玉梅詳細介紹了種植花卉的收益和好處。但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讓他們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排擠感。『賠了咋辦?』、『不種地種花乾啥!』等等問題擺上了臺面。劉玉梅甚至提出『賠了算我的』,也沒能說服大家伙兒。最終,經大會表決,全票否決了劉玉梅的提議。
正當劉玉梅想打退堂鼓的時候,一位多年在外地做工程的村民,自掏腰包拿出400萬元資金,就放下一句話『主任,我出錢,你乾事兒,種啥都聽你的!』資金有了,劉玉梅以合作社的形式,又找了幾個小股東,基地立刻開建。

經營半年時間『花匠』們收入翻了十倍
2015年初,那片曾經的坑窪地上,一車車渣土,將大坑填平,一棟棟日照溫室花窖拔地而起。這期間,也有一些農戶認可了劉玉梅的想法。在劉玉梅的指導下,這些農戶自掏腰包建起了日照溫室花窖,用於花卉的育苗和種植。一棟花窖需要投入14-15萬元,劉玉梅拍著胸脯告訴農戶們:『不掙錢算我的!』
花窖建成後,村民們對種花的想法有了改觀。在網絡異常發達的今天,村民們也通過網絡了解了種花的好處,一些想法創新的人,也參與到了『種花大軍』中來。
村民朱瑞紅,在種花提議上,是第一個投反對票的人,人稱『朱老倔』。劉玉梅說服了他,並帶他到外地的花卉市場學習,就這樣,朱瑞紅纔將信將疑地建起了第一座花窖。如今,他已經有五座花窖,一年純收入在一百萬元左右,腰包鼓了,還得了個『朱百萬』的新稱呼。
村民徐良,家裡幾代人都以種地為生。自從聽了劉玉梅的建議,從菜農轉為『花匠』後,徐良家的收入不到一年已經翻了10倍。目前,徐良有兩棟花窖,每棟500平米左右,主要種植串兒紅、牽牛花、三色錦等品種。種地時,家裡4口人4畝地,一年人均收入萬元左右,種花之後,2棟花窖年收入近40萬。現在,徐良的花窖訂單滿滿,而且還常有外縣區的人慕名而來,接他去當地傳授種花心得。『現在我的花從海拉爾、滿洲裡到濟南、青島,最大訂單100萬株,收入在10萬元左右。』徐良還建立了100多人的客戶微信群,他的花窖種植了十五六種花,一年種三茬,產量在千萬株左右。

經過近2年的建設,曙光村的花卉溫室已達60棟,佔地面積五萬平方米。為了解決花卉的銷路問題,2015年,劉玉梅看准花卉溫室就在高速出城口附近的地理優勢,建設了齊齊哈爾中谷花卉批發市場。花不愁賣,一部分沒種花的村民還能在市場裡賣花創收,一舉兩得。目前,市場裡有商家20餘戶,大部分是當地村民,來市場購買花卉的本地和外地人絡繹不絕。
村民徐建在市場裡有個150平米的攤位,銷售的花卉有百餘種之多。從父親那輩開始,徐建家中就已經開始改種鮮花了,是曙光村第一個種花的農戶。現在,徐建家中有3棟花窖,主要以盆花為主。進駐市場還不到半年時間,徐建已經收入十幾萬元。他的花主要銷往外縣區、內蒙地區,『種地能掙萬元已經是頂天了,這纔半年,就已經翻了10倍!』徐建說到。

一個冬天,中谷花卉批發市場的交易額就達到上千萬元,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采訪時,劉玉梅算了筆賬,按1畝地1年的收入算,種植玉米平均收入1500元、種植蔬菜平均收入3000-5000元、大棚平均收入1萬元、暖棚種植5茬菜平均收入4-5萬元、種花1棟不到1畝地的花窖平均收入10萬元。而且,花一年可以種2-3茬,收入是非常可觀的。
曾經的農村,現在一片花的海洋,四處飄香;曾經萬元是天,現在年收入十萬打底兒……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轉變,卻成為了致富典范。劉玉梅說自己沒啥文化,只要能給老百姓掙錢,這村官兒就不白乾。現在看來,她這個村官兒不僅乾得很好,還走在了中央、省委關於種植結構調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前列,用顛覆性的改變,為村民帶來了財富。
劉玉梅對未來充滿希望,她又有了新計劃,她不僅要讓曙光村農民翻身致富,還要發展旅游,讓這裡成為集吃、住、行、娛、購於一體的度假小鎮。她打算把道路維修了,把公路兩側都美化了,種上花和草,打造進城口的景觀。她還想再建一百棟這樣的溫室大棚,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