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3日訊 龍江土豆怎麼種?有經驗的農民會告訴你,一年一茬,隔年輪作。但在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下稱龍薯聯社),不起眼的小土豆不僅能『跨越』空間種到別人地裡,還能『穿越』時間實現一年兩茬。從品種研發到種薯繁育,從『北薯南種』到錯時倉儲、訂單式銷售,望奎龍薯聯社不但形成了育、產、銷一體化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更讓小土豆成為精准扶貧、促農增收的『小金豆』。
『四社合一』土豆跨域出家門
說起種土豆,擁有30多年馬鈴薯種植傳統的望奎縣東郊鎮可謂名聲在外。早在1998年就注冊的『黃麻子』土豆不但是望奎的『名片』,更是全國第一例薯類商標。為了解決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產量差、收益低等弊病,2009年,東郊鎮順達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經過幾年發展,2013年實現規模經營土地面積1.5萬畝。
集約經營效益上來了,但由於多年來只種馬鈴薯,土壤板結、病害增多、產量下降等問題日益顯現,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輪作。若在自己地裡輪作,就浪費了一半的種植面積。經過一番考察,時任東郊鎮黨委書記的李亞文提出了換地種植的想法。龍薯聯社周士軍告訴記者,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東郊順達與火箭鎮祥和玉米專業合作社、庚國萬畝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望奎縣禾豐農機合作社『四社合一』,成立了龍薯聯社,合作社下所有土地進行統籌管理、調茬輪作。『馬鈴薯地長出的玉米,少施肥都比一般玉米長得高。種完玉米再種馬鈴薯,也解決了地力衰退、馬鈴薯菌毒大的問題,倆品種輪種,可謂絕配!加上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收獲、統一倉儲、統一銷售、統一技術服務的「七統一」管理方式,我們在全市乃至全省農業經營主體創新上都算創舉了。』周士軍自豪地介紹到,通過跨區種植,龍薯聯社的馬鈴薯平均畝增產1000斤,玉米畝增產500斤,加上多樣化種植,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2016年,龍薯聯社在望奎集中經營土地3.6萬畝,實現利潤1759萬元。扣除聯社20%管理基金後,898戶代地入社社員獲得二次分紅1409萬元,戶均1.5萬元。
『北薯南種』龍江品牌出省門
解決了馬鈴薯種植的地域限制問題,龍薯聯社的當家人們又在種植時間上打起了主意。『咱們東北是種半年,閑半年,一年只能種一茬。南方卻能種兩茬,我們能不能把馬鈴薯種到南方去?』龍薯聯社社長常更國告訴記者:帶著這樣的思考,2014年,他們在廣東參加全國馬鈴薯大會時找到了機會。廣東湛江遂溪縣草潭鎮地處北部灣北岸,氣候炎熱濕潤,土地沙化屬紅砂土,特別適宜種植馬鈴薯。經過近一個月的調研,龍薯聯社的500畝試驗田出現在了草潭鎮釵仔村的一片紅土地上,當年畝產達5000斤,每畝純收益2000元。馬鈴薯收獲後接茬種植青儲玉米,每畝又收入600元。
雖然試驗田種植收益可觀,但不少社員還是對撇家捨業遠赴廣東有顧慮。為此,望奎縣委縣政府積極出面解決了大型機械運輸、用水、資金等問題,龍薯聯社還與『上好佳』、『麥肯』等常年合作公司簽訂了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合作經營協議,產品由企業全部收購。由此,龍薯聯社的『北薯南種』模式正式開啟。每年秋後望奎基地馬鈴薯收獲後,湛江基地進入種植季,待來年二三月份湛江馬鈴薯收獲後留少量人種植青儲玉米,將技術骨乾撤回准備新一年馬鈴薯種植。『雙管齊下』不但讓社員體會到『一年三茬』(北方一茬,南方兩茬)收獲的快感,更實現了實實在在的致富增收。2016年,湛江基地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4830畝增加到13000畝,實現利潤1885萬,以地入股社員在望奎基地獲得1.5萬元分紅收入的基礎上,又得到了戶均1.7萬元的收入。
精准扶貧助農敲開致富門
『我們成立聯合社「抱團取暖」說到底就是為了幫助農民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通過規模經營助農增收。聯合社壯大了,扶貧扶困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常更國告訴記者,聯合社自成立之初就優先吸收貧困戶以地入股,優先安排貧困戶入社從事勞務且給予額外勞務補貼,至今已有119戶貧困戶以地入股參與分紅。 2015年,他們把27戶貧困戶帶到了湛江承包部分土地,由龍薯聯社先行墊付種子、化肥、農藥及土地流轉金等費用,當年幫助這些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12萬元。2016年,這一數字增加到69戶。今年已入社的剩餘50戶貧困戶將全部享受到這一政策,真正實現當年脫貧、精准扶貧。未來3年,龍薯聯社將以『北薯南種』扶貧100人、到企業打工30人、在聯社就地安置70人等三種模式實現精准扶貧200人。
『沒有市場就沒有優勢,所以在產品銷售、種植水平和種植結構上都要不斷調整和突破,纔能擁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龍薯聯社倉容1.5萬噸的倉儲窖裡,周士軍告訴記者,龍薯聯社不但已與上好佳、樂百氏、卡樂比等多個大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訂單化種植面積已達60%以上,而且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同時,聯合社還與東北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並聘請多位荷蘭馬鈴薯專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不斷提昇馬鈴薯種植水平。目前,聯社社員由2016年的1700戶發展到1980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由原來的5.1萬畝擴展到5.7萬畝。其中計劃種植馬鈴薯12000畝、青貯高粱5000畝、毛豆1000畝、粘玉米2000畝、旱稻1500畝、南瓜500畝、甜葉菊500畝、大豆種子3500畝、萬壽菊1500畝、谷子500畝、大壟雙行玉米10000畝、棚室瓜菜500畝。
龍江『小土豆』在這個集科研、種植、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復合型新型經營主體的運籌下實現了令人驚嘆的三次大跨越,為望奎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和精准扶貧促農增收開闢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