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3日訊 對孫君民影響比較大的,是她的太姥姥。
太姥姥把孫君民的母親養大,母親反哺,養太姥姥的老。
太姥姥是一個好強、勤勉的女人,她從來不給後輩們講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後輩的人生。

孫君民(右二)經常和姐妹們相聚。
三妹離不開太姥姥
孫君民的母親,4歲沒了媽,是姥姥把她帶大。母親生了孫君民姐妹6個,母親的姥姥,也就是孫君民的太姥姥,一直跟她們生活在一起。那時,一家人生活在黑龍江省蘭西縣。
父母每次開工資,都把錢交給太姥姥掌管。家裡的吃穿用,都由太姥姥支配。
太姥姥勤勞了一生,有她寵愛著,孫君民的母親,一直都不怎麼會做飯。
父母對太姥姥的尊敬和順從,姐妹6個看在眼裡,耳濡目染,她們對太姥姥也十分孝敬。太姥姥對她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在姐妹們心裡,種下了愛的種子。
那時,沒有賣棉襖棉褲的,都是太姥姥給她們做,四季穿的鞋子,也是太姥姥做。那時,姐妹6個,都跟太姥姥睡,夜裡踹被子,太姥姥一個一個給掖被子。
一次,三妹患了肺炎,太姥姥背著三妹去看病。太姥姥去世時,姐妹6個都十分傷心,三妹妹小,離不開太姥姥,非要跟著太姥姥去。
受影響樂觀又能乾
孫君民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她能一邊唱,一邊自己編舞。老師發現了她在這方面的天賦,就組織了文藝宣傳隊,讓她編舞,領同學們跳。
那時,孫君民經常給太姥姥唱歌跳舞。太姥姥總是笑呵呵地聽著看著,然後還誇她:『小民唱得好,跳得更好!』
在太姥姥眼裡,她們姐妹6個,個個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太姥姥從來不打擊孩子們,這養成了孩子們樂觀向上的性格。雖然是一窩女娃,父母都供著上學。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一個賽一個。
初中畢業後,孫君民跟著下鄉大潮,來到了蘭西縣鄉下。4年知青生活裡,農忙時,她和社員們一起種地,不忙時,就參加文藝宣傳隊,到各個公社演出。
這個活潑向上的姑娘,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可是剛認識沒幾天,那個男孩就當兵走了。從此,兩個人鴻雁傳書。
返城後,孫君民可以到爸爸或媽媽的單位上班。爸爸是教師,媽媽在商店上班。孫君民覺得當售貨員挺風光,就選擇了去母親的單位,她三妹,當了教師。
姐妹6個,兩個在商店工作,兩個做了教師,一個在市政工作,一個在水務部門工作。
到商店工作後,孫君民開始站櫃臺,她算盤打得好,字寫得好,服務熱情,賣的貨最多,後來由於表現出色,被選為商店經理。上貨,攏賬,管理店員,每天非常忙。
退休後義務編舞蹈
1974年,那個男孩轉業分到大慶工作。1975年,二人成婚。
一直到1986年,孫君民纔調到大慶。
其間,丈夫開了三次調令到她的單位,可是因為單位忙,離不開,她就一直沒有走。到大慶後,父母擔心她的生活,經常從蘭西到大慶,給她送大米、豆油,怕她不會買這些生活用品。
到大慶後,孫君民分到了采油三廠,依然在商店工作,後來也乾到了商店經理。好強的天性,讓她走到哪兒,都閃閃發光,她說,這隨了她的太姥姥。
現在,姐妹6個每人過生日時,大家都要聚一次。家人在一起,親情總是濃濃的。退休後,孫君民依然不閑著,在電腦上自學舞蹈,並自編自導舞蹈,教小區裡的居民跳廣場舞、民族舞。她編排的舞蹈,每年參加比賽時,都拿獎牌。
每天上午,她在小區活動室教大家跳民族舞,下午在電腦上備課,晚上還要教小區裡的居民跳廣場舞,就像上班時一樣忙。
她說自己是65歲的身體,30歲的心。『老了也不能懶,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每天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多好!』孫君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