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早春走龍江】佳木斯水稻循環經濟模式把水稻『吃乾榨淨』
2017-04-14 22:01: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14日訊(記者 王亮)14日,『早春走龍江迎慶黨代會』集中采訪報道活動采訪組來到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水稻循環經濟』產業模式,以及大米蛻變成更高附加值商品的過程。

  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水稻循環經濟』產業模式。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和農業綜合開發實驗基地,素有『中國糧倉』、『東北大米之鄉』的美譽。為改變舊的產業模式,2005年益海嘉裡集團與當地糧食機構共同投資的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成立。現已發展為總投資近4億元,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集糧油購銷、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

  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砂輥米機,把糙米逐漸生產成精米。

  色選機利用光學原理可以把殘次的米分離出來。

  針對水稻生產中,存在農民種糧時愁品種和技術,秋收後愁銷路和運輸,農民收入難保證等一系列的問題,『水稻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產業模式應運而生。新產業模式從水稻加工開始,生產優質大米,創造優質品牌。水稻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米糠,再進行精深加工成米糠油、米糠蛋白、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至於以往作為『廢料』的稻殼,則被送到電廠,將其作為燃料在發電鍋爐中燃燒。燃燒後的稻殼灰經過高科技研發變成白碳黑和天然助濾劑活性炭,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胡曉靜介紹說,水稻加工後的糙米和稻殼經過層層加工和提煉,生產成高附加值的商品,這種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基本上能把水稻『吃乾榨淨』。

  『水稻循環經濟』產業模式,讓農業增效、增收,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合理利用了資源,達到了節能減排效果。2017年2月,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被國家發改委與國家標准委評為水稻加工循環經濟標准化試點,建立覆蓋米糠、稻殼等方面的循環經濟體系與循環經濟標准化信息平臺。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蓄力新征程 喜迎黨代會

【專題】早春走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