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4月17日訊 2013年,國務院出臺《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我省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伊春等7個城市納入規劃范圍,省委省政府搶抓戰略機遇,將其作為引領我省發展的五大規劃之一,加大推動落實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在促進產業轉型昇級方面,大慶沃爾沃汽車、哈爾濱福特汽車生產線開工建設,雞西貝特瑞、工大奧瑞德藍寶石、天晴乾細胞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成投產,華南城一期、哈爾濱大劇院、萬達城市綜合體等一批服務業項目投入使用,為我省振興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大力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動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新創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新建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焊接集團、激光通信公司、雷達信息公司,哈工程哈船動力公司、導航公司、智能裝備公司等一批科技企業,形成了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和新領域。
在提昇城市綜合功能方面,通過積極爭取,36個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項目獲得6.6億中央投資支持,在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創建研發設計等公共服務平臺、治理老工業區環境污染、保護利用工業遺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哈爾濱新區、綏芬河-東寧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等國家級功能區的獲批,標志著我省老工業城市空間布局優化昇級邁上新臺階。
我省資源型城市是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將我省牡丹江、大慶、雞西、伊春等9個城市列入其中,截至2016年,資源型城市總面積28.9萬平方公裡、人口1386.1萬人、經濟總量6143.6億元,分別佔全省的63.9%、36.4%、39%,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是解決我省產業結構偏重,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任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做好改造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以『油頭化尾』為抓手,積極推進大慶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擴能項目建設,爭取將大慶列入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以『煤頭電尾』『煤頭化尾』為抓手,編制實施《黑龍江省煤炭城市轉型發展規劃》,支持四煤城市場化開發建設大型清潔高效坑口電站和現代煤化工產業項目,建成投產了鶴崗中海石油華鶴『3052』化肥等項目,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為重要指導,制定出臺《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食用菌、北藥、生態旅游、健康養老等九大產業,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大慶沃爾沃汽車SPA平臺建成投產,華為東北數據雲中心等一批大數據、雲計算項目建成運營。七臺河發展LED光電產業,四煤城加快建設石墨新材料產業集群,伊春鹿鳴鉬礦建成投產,大興安嶺、伊春綠色食品加工、旅游等產業迅速發展。資源型產業佔GDP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慶市石油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51.3%下降到2016年的24.6%;四煤城煤炭采掘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3.9%下降到2016年的7.9%。
民生持續改善。在國有商品林全面停伐,原油、煤炭產量價格雙重下降的極其困難情況下,我省資源型城市居民收入仍然得到提高,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10元和11961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43.2%和32.5%;國家支持力度也在加大,累計獲得資源枯竭城市財政轉移支付138.5億元。同時,國家和省累計安排201億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14.05萬戶采煤沈陷區棚戶區2017年將全部開工建設。
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治理。相繼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全省累計下達專項資金9.5億元,支持資源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面積1229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