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7日訊 『全村1.4萬畝耕地,去年80%種玉米,今年80%改種高蛋白大豆。』蘿北縣鶴北鎮長勝村,今年種植結構來了個『大調個』,村委會主任劉志喜興奮地對記者說。為調整結構,鎮村乾部按照縣裡部署,召開會議不斷向村民『透信兒』,目前大豆價格上漲,種玉米效益下降,發放宣傳單向村民介紹結構調整的必要性,長勝村還成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大豆生產實行統購統銷,村委會主任劉志喜也是合作社社員之一。
三月份以來,鶴崗市各農口部門全面貫徹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鶴崗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北方魚米之鄉』、發展『生態農業』的戰略定位和工作部署,搶前抓早備春耕,落實目標調結構,預計玉米種植面積減少16萬畝。
備春耕『五抓』到位
備耕大計,貴在一個早字。鶴崗市委、市政府突出搶前抓早,抓備耕資金、物資籌措落實。截至目前,全市共籌措種植業生產資金9.5億元,佔春耕總需求的89.8%。全市已下擺化肥6.3萬噸,農膜1543噸,農藥下擺584.4噸,下擺種子1.2萬噸,積造有機肥411萬立方米。春耕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柴油、農膜等物資貨源充足,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求。
全市計劃檢修2.5萬臺(套)農機裝備,已完成檢修29360臺(套),超額完成117%。
突出科技支橕,抓農業技術培訓落實。全市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331班(次),全市培訓農業乾部和農民5.5萬人次,發放各類農業科技資料2.9萬份,滿足了農民需求。市農委聘請省農墾科學院專家戴志誠教授來鶴崗市集中向農民現場傳授鮮食玉米生產加工技術,調動廣大農民發展粘甜玉米生產的積極性。
突出執法檢查,抓農資市場整治落實。加大了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對鶴崗市行政區18個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商店實行動態監管。深入市場開展農資、種子質量安全檢查,嚴肅查處違法經營行為,共出動執法人員700多人次,檢查企業188個(次)。
突出宣傳教育,抓惠農政策落實。組織縣(區)相關部門人員深入鄉、村、戶,利用各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家和省支持糧食生產的好政策,把各項優惠政策及時、准確送入廣大農民手中,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據統計,目前全市共出動進鄉入村宣傳乾部850人次,開展各種宣傳活動35次。
突出組織領導,抓工作責任落實。全市成立2017年備春耕生產領導小組』,3月30日召開全市備春耕工作座談會,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主管副市長、縣區主管領導、市縣農口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全力推進備耕生產工作。從農委、水務、糧食、農機、供銷五個單位抽調人員組成了全市春耕生產工作督導組,督促指導兩縣兩區備耕、春耕生產工作,從組織保障上推動了備耕工作的順利開展。
調結構『三調』方向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結構調整問題,鶴崗市立足實際,通過優化種植業、壯大養殖業、提昇綠色特色產業等方式,積極推進農業結構,使農業結構更加合理。重點推進『三調』:向優質高效上調,向現代畜牧養殖上調,向綠色特色農業上調。
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突出發展優質糧食生產,按照穩水稻、減玉米、增大豆、雜糧、果蔬等經濟作物的總體思路,全市計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7萬畝,其中水稻149.7萬畝,比上年增加1.4萬畝,玉米98萬畝,比上年減少16萬畝,大豆44萬畝,比上年增加15萬畝,雜糧、果蔬等經濟作物15.1萬畝比上年增加0.9萬畝。目前,縣區、鄉鎮正在引導農民落實今年種植計劃,力爭通過采取培訓指導、技術推動、目標落實的措施,在春耕前全部落實到縣(區)、鄉(鎮)、村(屯)及地塊。
鶴崗市創建標准化養殖示范場26個,其中富森豬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百強明星養殖企業』,阿凌達畜禽養殖公司獲得『中國美麗豬場』十強稱號。市屬企業生豬屠宰能力達到110萬頭,禽類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只,牛羊屠宰能力達到5萬頭(只)。今年,鶴崗市將以『兩牛一豬』為重點,加快推進規模養殖示范場、肉牛養殖場和肉鵝養殖基地建設,積極謀劃綏濱縣50萬頭和蘿北縣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加快發展大鵝、山地雞、生態豬等特色養殖,全年綠色畜牧養殖總量要突破100萬頭(只),實現畜牧業產值10億元。
大力推進農業『三減』,嚴格按照綠色有機生產標准,加快綠色食品基地建設。今年將建成『三減、兩增、一提昇』萬畝示范田28個,面積25.3萬畝。『三品』種植面積達到205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生產基地認證面積達到135萬畝,『三品』標識達到305個。圍繞市場需求,向特色品種上調整。2017年雜糧雜豆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將達到15.1萬畝,建設蔬菜、烤煙、馬鈴薯、鮮食玉米、紅小豆5個萬畝基地和瓜果、花卉、中草藥、食用菌、飼料飼草5個千畝基地。
『兩頭兩尾』發展產業化
發展農業產業化是調整結構的主要依托,今年,鶴崗市堅持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以整合提昇綠色食品產業為重點,全力構建農業產業化生產體系。逐漸從追求企業數量,向提昇企業規模質量、抗風險能力方向轉變。
鶴崗市積極推進米業整合,加大米業企業整合重組力度,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4戶,其中國家級3戶(萬源糧油獲得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稱號)、省級22戶。構建重點產業加工體系,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的米業企業達到9戶,已成型的米業集團2個,水稻加工能力達到530萬噸,萬源糧油獲得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稱號;玉米加工能力100萬噸,大豆加工能力80萬噸(寶泉嶺60萬噸),生豬屠宰能力310萬頭(含農墾200萬頭),畜禽加工能力100萬只,形成了地方農產品全部就地加工轉化的生產加工體系。積極推進項目建設,緊緊圍繞稻、米、豆、肉、酒等重點產業強化項目建設,著力推進與中糧合作、萬源米糠油、興匯玉米深加工、經緯豆制品、新北國啤酒、金鶴啤酒、盛中農業大豆分離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項目,積極申報實施經緯生物質發電改造、海宇米業貸款貼息、綏濱菘陽米業1萬噸米糠油以及蘿北、綏濱2個優質高效糧食產業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品質,提昇農業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