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傑(左二)和她的獲獎隊員們在一起。

站在領獎臺上的高萌在本屆冬特奧會上獲111米金牌,這是中國代表團此次獲得的首塊金牌。高萌還獲得了222米銀牌。
黑龍江日報4月18日訊 今年3月,維也納世界冬季特奧會上,張傑的隊員代表中國獲得了4金2銀的優異成績,這一優異成績把七臺河體育推向又一新高。
3月27日,張傑帶領她的愛徒們載譽歸來。在鮮花和掌聲中,看到這些殘障孩子的成長和康復,張傑疲憊的臉上寫著滿滿的幸福。
張傑,原國家女子短道速滑隊隊員,從七臺河走出的第一個短道速滑世界冠軍,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特奧短道速滑隊發起人兼公益教練員。她情系殘障孩子康復事業,用她的慈母心、無疆大愛托起了這些折翼天使的特奧夢想。
『要為家鄉的速滑事業做些事情』
七臺河,有『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搖籃』的美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已經先後湧現出了大楊揚、王濛、范可欣、孫琳琳、於威等一大批世界級短道速滑冠軍,而張傑正是這個冠軍群體的第一人。
張傑在退役後曾旅居日本,在那些日子裡,張傑和速滑教練出身的丈夫董延海只要聽說有中國隊到日本比賽,不管多遠、多忙,都會趕過去為自己曾經的師妹、師弟們加油助威,在和他們分享奪冠的喜悅後,他們總忘不了要和國家隊的隊員們聊一聊國家隊的訓練情況,特別與是黑龍江籍和七臺河籍運動員聊,他們總要加上一句『人纔儲備咋樣?』。每當聽到他們說都好時,他們像自己得冠軍時一樣擊掌相慶;當聽到家鄉的後備人纔減少時,讓他們多了一份牽掛和懮慮。
『張傑,該起床了,上冰訓練!』『張傑,注意起跑、擺臂、往前看!』『張傑,直道跟住、跟、跟!』『張傑,頂弧、內道、內道!』在無數個夜裡,恩師孟慶餘的聲音反復在夢裡出現,每一次醒來張傑都和丈夫說,我想孟老師了,他老了。
想回家,想乾老本行。張傑說:『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的家鄉,如果不能為家鄉的速滑事業做一些工作,我將遺憾終生』。
2011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張傑夫婦放棄了在日本已經穩定的生活,回國在師妹大楊揚負責籌建、主管的『上海冰上運動基地』從事管理和教練工作。2014年,七臺河市短道速滑選材訓練告急,張傑夫婦聞訊後,不顧上海方面的盛情挽留,返回家鄉,開始七臺河短道速滑基礎選材教練工作。
在一次走訪中,張傑夫婦走進了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看著140多個殘障孩子天真無邪的目光和康復的情況,勾起了張傑心中無限波瀾。
能不能把自己在冰上運動專業和在海外學到的殘障人員康復和保健知識結合起來,就地取材,組建一個特奧短道速滑隊,讓這些折翼的天使也能走上冰場,讓他們在運動中培養技能,增強自信,暢享運動的快樂,達到運動康復的效果呢?
張傑的想法得到七臺河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白兆祥的熱烈回應。張傑至今仍然無法忘記白校長質朴的話語:『那可太好了,只要能讓這些殘障孩子平等地和健全人同去享受運動的快樂,讓我們做什麼都行啊!』那一刻,張傑很欣慰也很感動,她覺得能在特奧速滑這條道路上有所作為,就是對自己十年思鄉的最好回報。
『讓殘障孩子在冰上創造生命奇跡』
最初訓練的日子漫長艱辛,且結果不可預知。
在學校的支持下,張傑在全校140多名殘障學生中精挑細選出有活動能力,健康狀況較好的26人做為試訓隊員,其中,唐氏綜合征4人,自閉癥1人,多動癥、精神障礙、行為障礙、智力低下16人,聽覺障礙5人。
第一堂訓練課上,一群殘障孩子有站立不穩的、有東張西望的、有呵呵傻笑的、有自言自語的,有不停打擾別的小伙伴的,更多的是茫然地看著教練不知所措,張傑覺著自己肩頭陡然沈重起來。她想,特奧教練和常規教練不同,最為關鍵的不是技術和力量,而是事無巨細的陪伴和愛心,只有把孩子們視為珍寶般地愛護和珍惜,讓孩子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被尊重和關懷,纔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從此,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每次訓練前,她都要精心打扮一番,穿上可愛一點的運動服、化好妝、整理好發型。她說:『我要讓孩子們看到惹人喜愛的教練,我是他們的朋友。』有的孩子膽小好哭,甚至一次訓練課上哭十幾次,她就每天扮演小白兔、大熊貓等小動物,化好妝,帶好道具,再把教女兒的故事書找出來,讀透幾遍,再去訓練。她記不得多少次了,女兒和她說,媽,我小時候,你也沒這麼哄過我呀!我要參加中考了,他們對你真的那麼重要嗎?一次,女兒正在寫作業,張傑又化好了妝,扮成小動物,滿心歡喜地來到女兒面前,女兒看也不看,直接把作業本摔到地上,捂上耳朵嗚嗚地哭起來。她再次帶著愧疚走出家門……她知道,殘障孩子需要她這個『小動物』。不久,在她的建議下,學校專門購置了色彩鮮艷的小跨欄、平衡球、標志桶、布帶、梯格,孩子們樂此不疲,參加訓練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為了增強孩子對每一個動作的認知能力,讓他們接受和掌握,張傑需要無數次地講解和大量示范。常用術語孩子無法接受,她就把『你們慢跑三圈』這類口令改成『跑,慢』,簡單易懂的語言,收到了良好的訓練效果。由於隊裡許多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原因,除了幾個聽覺障礙的學生,其他孩子幾乎都不會跑步。26個孩子中有順拐擺臂的,有連蹦帶跳的,有只用一條腿蹦的,有貓著腰邊走邊玩的,更有捂著胸和肚子一臉痛苦狀的。智障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身體狀況、體會能力和反應能力的低下,讓陸地訓練課周期變得意想不到的漫長。張傑坦言,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一堂訓練課下來,自己都站立不穩,說不出話來,比自己在國家隊訓練時都累。
2015年1月6日是孩子們第一堂冰上訓練課。雖經多次陸上訓練,但初次上冰,孩子們面對冰鞋仍然束手無策,最初的冰上訓練可以用哭笑不得來形容。二十多個孩子一大半在冰上爬行,剩下的可以扶著板牆一步一步挪,也有兩個聽障孩子能踉踉蹌蹌滑行。每每看到一個個小臉兒嚇得煞白的孩子,張傑恨不得把自己分成26份,逐一照顧教習每一個孩子。
掌握穿冰鞋技能,是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患有多動癥的小安民,拿起鞋帶穿上鞋眼就手舞足蹈起來,張傑就形象地手把教他說『小白兔要回家了,它的家在最裡邊,它呀,就一蹦一跳,過了好多個門兒(穿過一個鞋眼),終於回家了。它多高興啊!』小安民安靜了,認真地聽著,很快就學會了。有時,張傑也把孩子家長請來配合,逐一教孩子們穿系鞋帶,體驗陪伴和關愛的快樂,直到最後站在冰場上試滑。家長們都說,張教練做的事比我們都細呀!
張傑說,訓練這些孩子是鐵棒磨針的細活,是牽著蝸牛散步的節奏,隨著智障孩子對滑冰運動的喜愛和深入,一定會影響和改變他們的生活,提高和改善他們的智力,克服和糾正他們的自身缺陷。只要長期堅持,用愛和陪伴,就會收獲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殘障人運動康復項目』
張傑深愛著這群殘障孩子,她經常深入到每個隊員家中家訪,關注這群孩子的成長。作為一名不拿一分錢薪水的公益教練,兩年多來,她先後為孩子們捐款、購置訓練器材和學習用品累計3萬多元,而自己卻不顧腳踝骨新傷套舊傷,連一雙新冰鞋也捨不得買。
孩子們經歷了從冰上一步一步地挪到能像燕子一樣飛,伴隨著喜悅和成長,孩子們也深深地愛上張傑,他們管張傑叫『教練媽媽』。張傑給每一個孩子也都起了一個只屬於她自己的昵稱——『大唐』、『小豆包』、『韓寶貝』……
從2014年10月至今,七臺河特奧隊用兩年半的時間走完了國內其它省市特奧隊5年甚至10年纔能走完的路。700多個日夜中,張傑不知不覺寫完了10本近1200多篇教學筆記,滿滿記錄著特教訓練的點點滴滴。
為了增強訓練的綜合效果,張傑帶著隊員們每個月都到公共場合拾垃圾,增強孩子們融入社會、參加公益的意識。組織殘障隊員與正常隊員進行『融合』比賽,增強孩子們的參與意識和比賽信心。『教練媽媽』自己太慈愛,擔心隊裡缺少陽剛和嚴厲,張傑就把丈夫董延海教練請到隊裡,扮演『黑臉』,讓小隊員們感受緊張氛圍。邀請世界冠軍范可欣到隊中和殘障孩子一同訓練,增強孩子們爭創一流、攀登高峰的感知。
艱辛的付出終於換回令人振奮的收獲。
2016年10月,經過層層測試和嚴格篩選,高萌、聶雙月、唐春雷3名隊員入選國家特奧集訓隊,由張傑帶隊在四川成都統一集訓後,代表中國參加2017年奧地利維也納世界冬季特殊奧運會。
消息傳來,各級領導、老師和家長們都無比振奮,但參賽隊員們卻無動於衷。『和誰比、比什麼、為啥要比』,智障的孩子沒有概念。好容易解釋明白了,孩子們又緊張了,拒絕上冰、害怕參賽。
為了消除孩子們的心理障礙,張傑對隊員的照顧更精細了。天天看冬奧會錄像,讓大家感受賽場氛圍。唐春雷每訓必摔,張傑就給他設計慢中快三種比賽方案,告訴他只要聽教練媽媽的話,比賽就一定不會摔。從來不關心外界事物的高萌,賽前突然表現出頭痛、食欲下降、總是哭鼻子的情況,這是壓力大的表現,同時這也是智障二級孩子所不應該有的正常人反應。張傑看在眼裡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孩子康復效果明顯,擔心的是怕影響正常比賽。為了消除高萌的顧慮,張傑每天都和她一起吃住,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告訴她只要聽『教練媽媽』的話就一定能拿好成績、拿世界冠軍。
時間定格在2017年3月21日。在人聲鼎沸的奧地利維也納第11屆世界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111米決賽現場,來自中國七臺河的15歲特奧隊員高萌卻只聽見教練媽媽的呼喊——穩住、穩住、好、好、再穩一點!滑穩、衝線,高萌如一道閃電,以20秒982的成績勇奪本屆特奧會中國首金,實現了七臺河特奧冰雪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隨後,唐春雷奪得500米和333米兩塊金牌。聶雙月在女子333米中勇奪金牌。
首次參賽,4金2銀。在今年的冬季特奧會上,張傑和她的隊員們譜寫了七臺河體育史上又一光輝篇章。
回望來路,張傑表示,家鄉養育了我,國家培養了我,能在殘障孩子康復和特奧事業上為祖國、為家鄉、為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追求和夢想。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給予特教事業和特奧事業的支持,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讓更多的殘障孩子在運動中走向康復、融入社會、創造價值、改寫人生,在關愛和陽光下重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