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19日電 『種花能致富,采花奔小康』。如今,農民種地早已不再是玉米、大豆、水稻『老三樣』,萬壽菊、紅小豆、藍靛果這些『雜牌軍』已經走上前臺,為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農業轉型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新動能』。
萬壽菊是七臺河市勃利縣的一個特色作物,每年種植面積都在2萬畝以上。黑龍江中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萬壽菊為原料,生產葉黃素浸膏等產品,產品遠銷墨西哥等多個國家。
中利公司總經理張曉東說,1公頃萬壽菊純收入在1.5萬元以上,相當於5公頃玉米,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越來越高。同時,萬壽菊的采摘也是農民增收的手段,『按一天掙100元計算,采花3個月,一家兩口人能賺近1萬元。』張曉東說。
4月18日,在黑龍江樂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蒸汽昇騰,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們正在用機器對紅豆進行清洗、炒制,並將制成品裝袋。公司總經理高鳳山說,一斤紅小豆可加工出17袋塑封的『預熟豆』、20瓶飲料,效益很好。
樂寶公司每年需要原料紅小豆1.5萬噸、黑豆3000噸。由該公司發起、40名社員組成的勃利縣蓮淇紅小豆專業合作社,去年就帶動了1100戶農戶種植紅小豆。『每公頃紅小豆的產量約為2500公斤,目前的收購價格是每公斤7.40元,扣除種植成本農民每畝收入1000餘元。』高鳳山說。
據介紹,七臺河市今年計劃調減玉米20萬畝,引導農民種植雜糧雜豆、蔬菜、特色農產品等高效作物,進一步增加適銷對路農產品的生產面積,基本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完成農業生產從單一到多元的轉型。
責任編輯:王艷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