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寶清縣全面展開備春耕生產
2017-04-21 14:03: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淑芬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1日訊(馬淑芬 記者 侯巍)目前,寶清全市上下掀起了備春耕生產的熱潮,田間地頭春的氣息愈加濃郁。在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寶清縣,穿行於無垠的沃野上,看到的是農民們正忙著催芽、育苗、播種,聽到的是『綠色』『特色』『調結構』,感受到的是致富奔小康的熱情與信心。

  今年,寶清縣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致富增收為目標,加快構建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和營銷體系,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生產方式正在向綠色高效模式轉變,寶清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備春耕生產正在春天裡破土萌芽。

  調整種植結構農業增質增效

  七星河鄉興平村今年將綠色富硒高蛋白大豆由去年的3000多畝擴大到1.5萬畝。村支書邰艷蘭說:『去年種玉米不賺錢,大豆市場還行。村裡一共1.9萬畝地,今年除了4000畝地種麥子和五谷雜糧,其餘的全部種高蛋白大豆。』2017年,寶清縣按照『調玉米、增水稻、優大豆、多種經濟作物齊發展』的總體思路,全面調減玉米面積,增加了水稻、大豆、白瓜、紅小豆等雜糧、雜豆種植面積,計劃玉米種植面積93萬畝,比去年減少46.3萬畝;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到63.3萬畝,比去年增加9.4萬畝;大豆種植面積72.7萬畝,比去年增加27.4萬畝;經濟作物及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到14.2萬畝。種植結構調整,不僅僅是面積的增多減少,更是質量和能力的提昇。寶清縣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增加水稻種植面積,宜旱則旱,宜水則水。通過政府政策補貼,引導農民自發旱改水,同時,引導重點農資企業向全縣農戶推薦和銷售優質大豆、紅小豆等市場前景較好的作物種子。

  做強富硒產業發展特色農業

  今年,寶清縣和平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富硒水稻種植面積由5000畝擴大到8000畝,購進了缽育擺栽等高端農機設備;尖山子鄉頭道林子村與湖北恩施楚風農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的合作模式,在寶清縣建立了3000畝富硒水稻生產基地;禾樂田園科技有限公司、和平谷物種植合作社、豐收人谷物種植合作社均計劃建精制富硒米生產線……近年來,寶清縣牢牢抓住三江平原富硒『核心區』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傾全縣之力把寶清建設成『中國北方富硒食品之都』,形成了富硒米、粘玉米、面粉、小米、大豆、紅小豆、馬鈴薯、黑木耳、毛蔥等10餘個富硒產業群。今年,該縣將全力推進50萬畝含硒農產品基地建設,重點打造10萬畝富硒水稻及富硒農副產品基地,積極發展水稻、雜糧、果蔬、食用菌、畜禽等富硒產品,著力培育綠色有機富硒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突出特色,纔能佔領市場。寶清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什麼產品效益好就種什麼產品,什麼項目能掙錢就發展什麼項目。寶興原有機時蔬產業園裡春意盎然,大草莓、紅櫻桃、黃柿子、小香瓜、藍莓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人前來采摘,每棟大棚年利潤在10萬餘元;南果北種,黑龍江香沁谷農業有限公司經過7年抗寒試驗的寒地裸栽苹果、油桃、山楂等7個品種也已紮根寶清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還有寶清大白板白瓜籽、寶清苹果、寶青紅紅小豆、寶清大米、龍頭胖頭魚、撓力河毛蔥、富硒小麥、甜糯玉米、黑木耳等20多種特色農產品和水產品……

  減化肥降殘留鍾情綠色有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和食品污染等問題日益關心,高品質的綠色有機食品在市場上倍受熱捧,身價高企。2016年,寶清縣按照有機方式種植的『冷泥』牌富硒米、『禾樂田園』牌富硒米都賣出了每斤百餘元的好價錢,而且供不應求,帶動了農民增收。近年來,寶清縣積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樹立品牌意識,打造高端產品,增加產品競爭力,提高市場佔有率。推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標識化流通和質量可追溯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確保品牌質量。2016年,寶清縣政府投入資金1190萬元,在全縣為9個基地安裝了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病蟲害監測系統、農技在線服務系統、田間物聯網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及數據二維碼生成,並建立了指揮中心。今年,增加了基地數量,擴大了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通過建立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為優勢農產品提供保障,加快實現農業生產從『量』到『質』的昇級,從而增加農民收益。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落實『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面積25萬畝,爭創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寶清縣農業生產在調結構、提質量的同時,積極打通『出口』,解決『賣糧難』的問題,抓住『雙深合作』及發展電商、微商的有利契機,利用新農大市場和電商產業園等線上、線下產品營銷平臺,積極推進訂單農業和市場營銷。截至目前,全縣已簽訂農產品訂單面積78萬畝、意向訂單面積45萬畝。目前,寶清縣9個水稻催芽車間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已全部結束,全縣13640棟水稻育秧大棚正在育秧。小麥已全部播種完成,其他糧食作物將於4月25日開始播種,5月25日完成。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