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二手車交易增幅趕超新車 舊車不舊交易繁榮
2017-04-22 10:47:43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孫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2日訊 隨著汽車進入家庭,想必家家都會面臨這樣一種選擇:買新車還是買二手車?之所以糾結,無非是新車質量放心,但價格較高;二手車便宜,可質量又不托底!無論作為個體的你如何選擇,現實已然成定局:二手車交易量已逼近新車交易量!

  還是用數據說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去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39.07萬輛,同比增長10.33%。今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突破1250萬輛,同比增幅將達20%。預計2020年,二手車交易規模或達2920萬輛,新車與二手車交易規模接近1?1。

  大氣候如此,再來看看我們的小環境: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當前市區有私家車8.75萬輛,同比增長1.7%。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全市二手車交易2753輛,同比增長30.4%,而且新車交易增幅僅為個位數!數據證明,當前牡丹江市二手車交易增幅已然超過新車增幅!

  探市 二手車舊車不舊 交易繁榮

  4月8日,星期天,某二手車交易市場開市的日子。上午8時許,記者到達市場時,大量准備入市交易的二手車排起了長隊。『9點左右將達到入市高峰,估計入市車輛得有500輛吧!』負責指揮車輛入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的確,一個多小時後,偌大的市場內擠滿了前來交易的二手車。購車者更是摩肩接踵,喧囂鼎沸。中午12時許,交易接近尾聲。記者從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當天進場交易的二手車470輛,『成交量估計能有二三十輛吧!』據了解,目前全市從事二手車交易的市場、車行約30餘家,保守估算每年上市二手車在五萬輛左右,成交一萬輛左右。

  記者了解的情況與交警部門提供的數據基本吻合,去年牡丹江市二手車過戶10677輛,今年一季度過戶2753輛,新車交易不過3764輛。『二手車交易量趕超新車已大勢所趨!』二手車商劉經理的研判,得到了同行及交警部門的認同。二手車交易走高的原因,除了私家車保有量猛增外,舊車不舊更是關鍵原因!

  對此,某二手車交易市場胡經理告訴記者,以往交易的二手車因多是瀕臨淘汰的破舊車輛,二手車給人的印象等同於『破車』,而如今上市的二手車使用年限普遍較低,堪稱『准新車』,『僅從我們交易的二手車看,使用年限3至5年二手車幾乎佔到50%以上。』 『我買二手車看重的是性價比高!』市民周先生以他剛購入的某國產品牌二手轎車為例說,『中配新車報價8.48萬元,兩年二手車僅賣4.8萬元,而且外觀、性能也不比新車差多少。你說,買二手車合不合適?』

  弊端 二手車交易 『水深』貓膩多

  國家支持二手車交易,並多次出臺鼓勵二手車交易政策。3月21日,商務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就二手車限制遷入問題首次聯合發函,催促落實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這也被業界贊稱為『春風拂面』。然而,盡管二手車交易風生水起,利好不斷,但也難掩頻頻『雜音』。

  『制約二手車發展的最大軟肋就是質量與誠信問題!』記者見到二手車商劉經理時,他正通過手機閱讀《北京晨報》曝光的一起因偷改二手車裡程表,引發的維權案:去年12月,有消費者花20.5萬元買了一輛豪華品牌越野車,維修時發現裡程表被『動過手腳』,儀表顯示8萬公裡實際已跑了近20萬公裡,於是引發維權訴訟……類似二手車交易陷阱,在我們身邊也不乏其例:去年,市民賈先生買了一輛二手車,購車時車主向其保證,車輛沒出任何事故,於是賈先生花5萬元將其買下。

  今年2月,汽車出現爆漆現象,到修配廠維修時,師傅告訴他,『車的鈑金被平整過,漆也是後補的!』發覺被騙,由於聯系不上車主,賈先生只能自認倒霉。 『水太深』是記者在調查中聽得最多的三個字,這也成為當前二手車交易的生態反饋!對此,一份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公告顯示:2015年汽車缺陷投訴量共6084起,位居投訴量第一,這其中二手車投訴佔了大多數。

  此外,網絡調查也顯示:80%的准車主對二手車交易的誠信問題心存顧慮!調查中,記者真實探訪到了當前牡丹江市二手車交易令人愛恨交加的博弈點。先說『愛』,價格便宜、車型眾多、選擇餘地大無疑是二手車撩人的亮點;恨是因為二手車水太深,魚龍混雜,亂象頻出,稍不留神就會跌入陷阱。

  『買二手車套路太多!』二手車中介商許先生將『水太深』直白解讀成了『貓膩多』。

  據他講,買二手車最怕買到事故車,這種車恰恰也是中介商最喜歡的,『因為收價低,重新維修後能賣出高價』。

  此外,調改裡程數、拋光翻新、隱瞞報廢年限,也都是二手車交易中的積弊。調查中,記者還了解到,當前牡丹江市二手車交易除實體買賣外,線上交易也十分火爆,但線上也絕非淨土。

  今年『3·15』期間,全國多地媒體便集中曝光了一些二手車電商平臺存在的私調價格、出售事故車、調表車等問題。『相比實體交易,線上平臺水更深,更難維權!』二手車商劉經理直言不諱地說。

  咋辦 擅甄別、多求教 方能不吃虧

  據了解,發達國家二手車交易已遠超新車交易量,同時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我們正在承受的陣痛。

  就遠景看,要想規范二手車交易良性發展,除國家政策層面應有所規范外,作為消費者來說,既然不想因噎廢食,那也只能在『深水』中加強修煉,謹慎防范了。

  其實,就制度規范層面看,早在2013年,國家便發布《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隨後,根據該『國標』,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又推出『行』認證,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制度規范在實際操作中卻不盡如人意。就應對舉措看,行家助陣已成為防『嗆水』的最佳手段。客觀說,二手車交易之所以『水太深』,追根溯源還是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所致!

  對此,記者在調查中深有感觸:在各二手車交易場所,所售二手車均只貼有售車電話,而相關車輛信息卻不見蹤影,全憑賣家口頭介紹,令人虛實難辨。『二手車交易,對買家來說,考的是眼力和經驗,對賣家來說憑的是良心。』一位二手車中介商如此告訴記者。那麼,面對良莠不齊的二手車,購車者怎麼纔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好車呢?

  對此,二手車商劉經理提出了可行建議:首先,要到正規的交易市場或電商平臺買車,不要僅圖方便或便宜;其次,具體驗車時一定要有行家做參謀,仔細檢驗車況是否良好,核查手續是否齊全;最後,一定要親自試駕,聽聽是否有異響,加速、制動是否靈敏等。 『買二手車必須簽訂交易合同!』<

  交警告訴記者,簽訂交易合同是規避二手車交易陷阱的有效手段,因為交易合同中對車輛手續、性能狀況、質保期限以及出現問題雙方責任都有明確規定,既能防范交易風險,也便於發現問題後有效維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