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4日訊 近日,在哈爾濱市殘疾人腦癱康復中心,中俄多位腦癱患兒及其家長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歡慶俄羅斯彩蛋節。在慶祝的隊伍中,有兩位俄羅斯雙語志願者顯得尤為活躍,一位是年近五旬的瑪麗娜,另一位是24歲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安娜,兩人和哈爾濱市殘疾人腦癱康復中心眾多中俄家庭結緣,幫助他們一起讓腦癱孩子更順利地接受腦癱康復訓練,幫助可愛的天使們早日站起來。23日,生活報記者走近她們,聆聽一個個關於愛的故事。
做6年雙語志願者和很多孩子成『親友』
『哈拉少,哈拉少……』在哈爾濱市殘疾人腦癱康復中心,瑪麗娜熱情地和身邊的腦癱孩子逐一打招呼。瑪麗娜在康復中心已做了6年的雙語志願者,不少腦癱患兒的家長為她點贊『哈拉少』。
瑪麗娜的兒子撒哈拉是一名腦癱患兒,六年前來到哈市殘疾人腦癱康復中心。『起初,瑪麗娜對兒子的未來覺得很迷茫,後來經過康復治療,她的兒子已開始進入康復正軌,生活自理方面有了起色,瑪麗娜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哈市殘疾人腦癱康復中心主任劉璐介紹說。
瑪麗娜是個熱心腸,在康復中心,她不但交到了俄羅斯的朋友,也和很多中國的腦癱孩子及家長成為了無話不說的『親友』。
7歲的小林林平時有點耍脾氣,不配合治療,瑪麗娜就鼓勵他,『好樣的,加油,寶貝兒,你棒棒!』看到這位異國阿姨用略微蹩腳的中文鼓勵自己,林林好奇地摸摸瑪麗娜,竟認真練起走路來。此後,林林家人忙不開時,照顧林林吃飯逐漸成了瑪麗娜的日常工作,『希望小家伙能快點好起來,現在他能敲非洲鼓,能說很多的話,這讓我很高興。』
為小朋友制作彩蛋還跨國扛來康復鞋
康復治療師王岩坦言,瑪麗娜儼然成了康復中心的大家長,『每次從俄羅斯回哈,她都會給小朋友帶糖和巧克力,還在兒童節買來蛋糕,讓中俄小朋友一起過節,前不久的俄羅斯彩蛋節,她還親手制作彩蛋發給孩子們,甚至幫哈爾濱的腦癱孩子聯系在俄羅斯制作腦癱康復鞋。看著胖胖的她從俄羅斯扛回來的四五雙康復鞋,我們覺得瑪麗娜太有愛了,這種愛不論國界。』
做志願者剛六周安娜與小安娜結緣
24歲的安娜,靦腆文靜,來自黑大俄語專業,已在哈讀研一年多。『我在這裡六周了,主要幫助俄羅斯腦癱家庭解決生活和就醫難題。』康復中心醫護人員都知道,安娜有個5歲的小跟班——小安娜,她剛來時行走困難,經常不配合治療,『我喜歡這個小安娜,我經常和她說話,幫她學走路,後來她能走得很好了,我又鼓勵她說話,給她講家鄉的故事,現在她會跳了,能說幾個字母,我很開心。』安娜說。
深夜奔赴醫院做翻譯助腦癱孩子轉危為安
一次一位叫Aisha的俄羅斯籍腦癱孩子突然來到哈市求助,接到求助電話時,已是深夜,安娜打車來到醫院,幫助Aisha的家人辦理入院手續,因為治療及時,Aisha病情得到緩解,家人用無數次的擁抱感謝安娜。『因為我會雙語,來哈求助的俄羅斯人都只會俄語,而醫護人員只能簡單地用俄語與他們交流,我能夠幫助雙方進行更深入的溝通,讓腦癱孩子更好地康復。』安娜欣慰地說。
短短的六周,安娜與許多中國孩子有了交集,『幫助腦癱孩子們一起康復,讓我覺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勵,好像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會繼續做好志願者,讓他們快樂,最重要的是健康長大。』
據介紹,從2009年起的8年時間裡,哈市殘聯腦癱康復中心承接省市政府惠民項目,救治1499人,許多孩子已能夠進行自理生活,有的孩子已背起書包,走入學校,和同齡孩子一起正常學習。康復治療師王岩說,有了像安娜一樣的志願者的幫助,許多俄羅斯孩子、中國孩子都活潑開朗起來,康復中心的工作因為有了這些志願者的加入,工作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