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 養老機構服務人員中持證養老護理員比例不低於30%;食譜每周至少更換一次;建立視頻監控系統,對養老院公共區域全方位24小時監控……日前,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老齡辦五部門聯合出臺《大慶市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到2017年底,50%以上的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全市將建立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
大慶市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5張
『受人口出生率低、年輕人外流嚴重等因素影響,大慶市早在2000年就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市民政局局長孫鋒波介紹,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1.56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14.8%;失能失半能老年人6.8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不斷加劇,對養老床位數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近幾來,大慶市通過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養老院建設取得很大發展。目前,全市各類養老院總數已達106所,床位總數達到10292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25張,位於全國前列。
去年,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承擔制定的《居家養老護理服務規范》、《機構養老護理服務規范》省地方標准已於今年發布實施,有效地提昇了我省養老服務質量,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大慶市推薦的《養老評估師服務標准》、《養老機構護理服務人員管理規范》分別列入省地方標准制定項目。
但是,數字上的增長並不能掩蓋事實存在的養老機構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不能掩蓋護理人纔缺乏,服務檔次偏低的問題。一些養老院服務不規范、質量低;一些養老院只能收住自理老人,不具備醫療護理能力,不少需要養老院照顧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入院難;另外,有些地方養老院的標准化建設嚴重滯後。
失能老人的房間不超過6張床位
大慶市即將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對照《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指南》,逐條對各家養老機構進行檢查。記者梳理發現,該指南共包含22大類115小項內容,對養老院服務資質、服務設備、服務環境、服務提供等方面均提出了具體檢查要求。比如:對老年人進行入院評估,根據老年人需求特點提供服務;老年人房間床位平均使用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自理、部分失能老人的房間不超過4張床位,失能老人的房間不超過6張床位;老年人能接觸到的各種設備無尖角凸出部分,地面做防滑處理;老年人床頭、使用的廁所安裝呼叫裝置;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對失智老人進行非藥物乾預益智康復訓練等。
根據計劃,5月底前,大慶市將完成養老機構自查和民政等部門的檢查工作;6月至10月底,將制訂整治方案,組織養老機構集中開展核查整治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協調解決;11月至12月底,民政部門將『回頭看』,對養老機構進行對照督查、鞏固成果,形成長效機制。
推進『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等11項『醫養結合』措施
據市衛生計生委李國秀介紹,在這為期4年的專項行動中,市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將全力協助民政部門投入到這場專項行動中,進一步完善醫療養老聯合體建設、養老機構內設醫療康復機構建設、『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等11項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措施。推進醫養機構與健康照護基地有益合作,支持已開業運行的9所『醫養結合』醫院發展。市內各三級醫院要開設老年人病房,養老機構或『醫養結合』機構中患疑難重癥的老年人可優先轉到三級醫院進行治療,康復期再回去進行康復。各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要與現有的養老機構開展協同服務,簽訂醫療服務對接協議。
此次專項行動的目標是:到年底,養老院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各項服務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市統一的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初步建立,50%以上的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建立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所有養老院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功能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連鎖化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