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稅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杆。近年來,大慶市地稅部門不斷提昇服務與管理質效,在提供稅收政策服務、創新個性化納稅服務方式、完善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我市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稅收環境。
今年以來,為更好地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提昇納稅人的獲得感、滿意度,市地稅局就優化稅收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出臺了《優化稅收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20項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提高納稅服務質效、發揮納稅信用激勵作用、強化監督績效考評五個方面著手,不斷改善和發展稅收軟環境。今日,市地稅局工作人員就這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
一、確保優惠政策落實,讓納稅人有獲得感
近年來,隨著國家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推進,一大批優惠政策『撲面而來』,這些優惠政策減輕了納稅人負擔,加快了轉型昇級的步伐,對雙創的促進作用是實實在在的。為了讓這些優惠政策能夠惠及更多納稅人,市地稅局在確保優惠政策落實方面進行了積極部署。
1、大力推動民營等非公經濟發展,確保優惠政策受惠面達到100%。一是加快商貿服務業、企業吸納就業和自主創業(軍轉乾部、退役士兵、隨軍家屬、殘疾人、大學生、下崗再就業)政策落實,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辦理定額扣減限額減免優惠,資料齊全即時辦結。符合未達起征點條件對月銷售額3萬元以下(按季納稅9萬元)的隨增值稅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小規模納稅人申報時系統直接免稅。二是鼓勵各類人員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符合規定條件的無論采取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方式,均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年所得額30萬元以下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三是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月均營業(銷售)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四是鼓勵個人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敬老院、養老院等老年服務機構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個人興辦的營利性醫療機構,自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其自用的房產、土地,三年內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興辦的學校、幼兒園、托兒所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2、確保所得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受惠面達到100%。持續開展政策宣傳和納稅輔導,做好高新技術、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環保節能項目(綜合利用)、專用設備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服務外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創業投資、生態環保、科技人員創新、補償安置、國家重點扶持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人纔激勵和農業產業化(農林牧漁業)等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落實。
3、拓寬政策宣傳渠道,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輔導到位。做到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出臺第一時間,通過稅務網站、微信、微博、辦稅服務廳和納稅人學堂等多種渠道向廣大納稅人和社會各界進行稅收宣傳輔導,使非公有制納稅人及時了解稅收法律,掌握各項稅收政策,特別是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和操作程序。
二、規范稅收執法行為,讓納稅人有信任感
良好的稅收秩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是增強財政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礎。當前,地稅部門優化稅收環境,嚴格隊伍管理,規范執法行為,提昇納稅人的信任感。
4、推行『首違不罰』服務制度。對稅務法律法規可以給予稅務處罰的,當事人首次違反且情節輕微,並在稅務部門發現前主動改正的或者在稅務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內改正的,不予稅務處罰。
5、實施稅收執法『一把尺子』標准。統一全市稅務處罰裁量基准,對事實、情節、性質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稅收違法行為,執行相同的稅務處罰標准。堅持依法治稅,嚴格規范執法,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
6、實行稅務執法公示制度。市、縣(區)兩級地稅機關依法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有關稅務執法信息,稅務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主動表明身份,並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7、推行入戶執法許可制度。建立稅源風險管理導向,基層地稅部門實施稅源管理、風險應對、納稅評估等要先審批後入戶,原則上無重大風險不入戶,國家稅務總局、省局統一部署的入戶執法任務除外。
8、減少入戶稅務稽查次數。原則上市、縣(區)兩級稽查部門對同一納稅人一年之內不得重復稽查,國家稅務總局、省地稅局交(督)辦案件、舉報案件或查辦的其他案件發現有重大違法犯罪線索的除外。
9、實行稅務稽查『雙隨機、一公開』。應用稽查選案系統,隨機確定稽查對象和執法人員,並及時公布稽查情況,減少稽查執法過程的人為乾預,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實現稽查執法的公平公正。
三、提高稅收服務質效,讓納稅人有滿足感
納稅服務和稅收執法是稅收工作永恆的主題。納稅人面臨的這些辦稅難題,就是地稅部門要答好的考題。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市地稅局一直在提高稅收服務質效上下功夫。
市地稅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好的納稅服務體驗能夠提昇納稅人的滿足感,因此,地稅部門更要創新征管服務體系,提高辦稅效率,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納稅人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為目標,優化納稅服務,促進稅企共贏。
10、建立重點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制度。通過辦稅廳窗口人員辦稅面對面和稅務管理人員入戶點對點服務,為國家、省、市、縣(區)級重點產業項目、招商引資企業提供『四直通』綠色通道辦稅服務。
11、推行無紙化免填單、同城通辦業務服務。依托金稅三期稅收管理系統、國地稅任一方采集信息共享等服務措施簡並紙質填單和資料報送,提供免填單服務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信息共享,推行網上電子稅務局申報納稅及12366納稅服務熱線諮詢涉稅等服務。
12、實行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全市地稅辦稅廳通過與國稅辦稅廳合並共建辦稅服務廳、共駐政務大廳和派駐國稅窗口等聯合開展辦稅服務方式,實現納稅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13、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服務『走出去』企業,國地稅聯合為『走出去』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涉稅業務查詢、專家諮詢解答、高層對話座談等服務,納稅人隨時隨地諮詢辦理涉稅業務,提高辦稅服務質效。
14、提供預約上門辦稅服務。納稅人可以通過稅務網站、12366納稅服務熱線、微信、辦稅廳電話等多渠道預約錯峰辦稅及上門辦稅,減少納稅人在辦稅服務廳排隊等候時間。
四、發揮信用激勵作用,讓納稅人有榮譽感
信用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立業之基,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只有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納稅,纔能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形象,實現長遠發展。
市地稅局工作人員表示,對於納稅信用等級高的納稅人,在政策速遞、綠色通道等多方面享受便利,依托『稅銀互動』機制,擴大稅收信用貸款受惠范圍,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對於失信企業,除曝光企業和違法當事人的基本信息外,聯合懲戒部門依法采取包括限制出境、限制擔任相關職務、限制融資授信、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在內的懲戒措施,大幅增加了企業違法失信成本。
15、公告納稅信用A級名單。通過稅務網站、誠信大慶網、辦稅廳公告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名單。
16、提供『銀稅互動』信用服務。推送市政府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銀監局和各商業銀行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名單。通過大慶大數據信用平臺提供『稅e貸』服務,方便守信納稅人辦理貸款,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17、聯合政府各部門開展誠信激勵服務。市、縣(區)兩級地稅部門積極宣傳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各項稅收政策,發揮地稅部門優勢,開展『支、幫、促』活動,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幫助非公有制企業規范財務管理,督促非公有制企業合法經營,誠信納稅。
五、落實監督考評制度,讓納稅人有權利感
納稅人的監督能夠督促稅務機關更快更好地提供辦稅服務,提昇辦稅服務質效。
18、開展納稅人滿意度評議。建立納稅人滿意度評議制度,廣泛征求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網上、電話、走訪、召開座談會等調查形式,對稅收環境建設情況進行評議。確保非公有制經濟主體在政策落實、稅收征管、納稅服務上,做到公平對待、平等競爭。
19、主動接受社會廣泛監督。市、縣(區)兩級地稅部門不得違規向納稅人強制收取、攤派任何費用,不得違規審批、檢查和評比,不得指定中介機構強行讓納稅人接受各種評審、年檢,不准強行指定納稅人購買專用品和提供贊助。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納稅人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為稅收監督員,定期征求監督員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20、暢通納稅人舉報投訴渠道。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稅務網站和舉報投訴電話,建立稅收環境舉報和投訴平臺,及時受理舉報和投訴,定期開展明察暗訪,規范稅收執法行為。
微閱讀
1、大力推動民營等非公經濟發展,確保優惠政策受惠面達到100%
2、確保所得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受惠面達到100%
3、拓寬政策宣傳渠道,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輔導到位
4、推行『首違不罰』服務制度
5、實施稅收執法『一把尺子』標准
6、實行稅務執法公示制度
7、推行入戶執法許可制度
8、減少入戶稅務稽查次數
9、實行稅務稽查『雙隨機、一公開』
10、建立重點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制度
11、推行無紙化免填單、同城通辦業務服務
12、實行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
13、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14、提供預約上門辦稅服務
15、公告納稅信用A級名單
16、提供『銀稅互動』信用服務
17、聯合政府各部門開展誠信激勵服務
18、開展納稅人滿意度評議
19、主動接受社會廣泛監督
20、暢通納稅人舉報投訴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