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8日訊 27日,由省工信委、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大豆協會聯合主辦的黑龍江省2017年春季大豆產業發展形勢分析會在哈爾濱舉行。會議詳細解讀了我省深入推進工業供給側改革的相關政策措施,研討、研判國內外大豆產業發展形勢。
這是省大豆協會首次和主管工業的省工信委共同舉辦產業分析會。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院長石彥國表示,大豆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地道的農業問題,而是一個種植+生產+貿易的產業鏈。我省大豆產業正在落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發展思路中,從供給側改革出發,以二產帶動一產,以加工需求帶動種植品種,從而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建設糧食功能區,其中明確提出了國產食用大豆種植區,這正是黑龍江的種植優勢。』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農產品研究中心副總監何琳介紹說,目前已有投資商看中了我省非轉基因大豆的產業發展優勢並謀求進入相關領域。
省工信委食品處處長王東純表示,非轉基因大豆產業是我省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鮮明供給優勢的領域之一。但就整體而言,全省大豆產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仍與我省高品質非轉基因大豆資源供給優勢不匹配,急需在供給側繼續推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為重點的、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其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既是發展思路,也是目標、任務和措施,更是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總綱,有效提昇全產業鏈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所在。
石彥國說,我省大豆加工企業林立,產品眾多,但都不是最優質的產品。他以豆粉和油脂舉例說,我省很多企業同時加工大豆油脂和豆粉,但是大豆高油脂和高蛋白質難以並存,魚肉和熊掌不能兼得,因此他建議以產業的需求帶動種植發展,形成每一個品種的精准對應,進而再作用於加工業向精細化加工進發,實現種得好、賣得也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