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林波和她的 『自強藝術團』 —— 用殘缺身體演奏生命強音
2017-04-30 06:56: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鄧明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4月30日訊 在林都伊春,有一支特殊的藝術團— — 『自強藝術團』。藝術團的名字也許很普通,但這個名字卻是藝術團的靈魂。

  這支藝術團是伊春市唯一一支由殘疾人組建的藝術團,藝術團的發起人叫林波, 18歲那年因意外,她的右腿被火車軋斷,其他成員的身體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殘疾。2002年,藝術團成立了, 15個寒來暑往,他們克服了沒有經費、沒有排練場地、沒有指導老師的重重困難,自編自導各式各樣的節目,義務到敬老院、部隊演出100多場,高亢的歌聲,如同在訴說著對命運的抗爭;委婉的低吟,仿佛在傾訴著對生活的希望……這些有著特殊經歷的演員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故事?日前,生活報記者采訪了他們。

  一本書改變了她的命運

  『《把一切獻給黨》我看了多遍,是這本書讓我振作起來』

  撥通林波電話的時候,她正在澳門考察,電話中她的聲音很親切,如同鄰家大姐一樣。她告訴生活報記者, 1987年那年的冬天,一次她騎著自行車往家趕,當行至一處鐵路專運線時,正趕上駛來一列火車,還沒等她有所反應,她已經被卷到了車廂下面。無情的車輪從她的腿上輾過,一陣劇痛後她昏了過去。三天後,當林波從昏迷中醒來時,發現自己少了一條右腿和半只左腳。殘疾,對一個人來說,特別是有著強烈愛美之心的18歲少女來說,打擊是沈重的。在病榻上的那段日子,看著自己失去的右腿,想想未來的生活,林波幾乎絕望了。

  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正是在林波幾近絕望的日子裡,病榻上的一本書喚醒了她。『那本書是同學來看我送來的,書的名字叫《把一切獻給黨》。』林波說,為了轉移注意力減輕一些傷口的痛楚,很多時間都是靠這本書來打發的。可是,漸漸地林波看入了迷,『書的作者吳運鐸講述了自己在抗日戰爭中,制造武器而數次受傷致殘的經歷,正是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激勵了我,讓我重新振作起來,也改變了我的命運。』出院以後,林波並沒有被已經殘疾的右腿所擊倒,反而更堅強起來。幾年後,她結婚了,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殘疾人,夫妻倆經營了一家家電維修部。然而,生意卻一波三折。小店被盜、上貨的貨車翻車,接連不斷的打擊向這個不富裕的家庭襲來,而這時,林波又想起了病榻上的那本書,想起了書中的主人公,堅強地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幾年之後,家裡的生意有了轉機,而且她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林波憑借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榮獲『2007年度感動伊春十大新聞人物』, 2009年被評為全省十大傑出青年。

  組建藝術團讓身邊的殘疾人都『站起來』

  『第一次聽到屬於自己的掌聲,大家都落淚了』

  『組建藝術團完全是一次巧合。』林波說, 2002年,她已經是伊春殘聯的一名工作人員。當年8月,在小興安嶺植物園的游園會上,很多人情緒高漲哼起小曲,林波便說道:『我們這麼喜歡唱,咱們組織一場演出吧!』她的提議引起了大伙的興趣,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咱們水平行嗎?會有人看嗎?』『咱們身體這樣,出去演出,不會有人笑話吧?』殘疾朋友議論紛紛。『只要我們精心排練,拿出我們的真誠與熱情,別人不但不會笑話我們,還會讓更多的人懂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而且我們搞的是公益性質的活動,這是回報社會的好事情。』林波的話堅定了大家的信心。說乾就乾,大家開始自報節目,你報一首歌曲、他報一段戲曲……沒過多久節目單出爐了。經過一個月的緊張籌備,第一場演出在九月九重陽節那天終於在伊春市敬老院上演了。

  『我們帶著祝福,走進這碩果累累的季節,走進這金燦燦的九月……主持人充滿深情的話語結束後,大合唱《夕陽紅》的歌聲馬上響起,也拉開了我們首場演出序幕。』雖然藝術團首秀已經過去15年了,但是林波依舊能把演出的情景描述得繪聲繪色。當天的節目有老人們熟悉的歌曲、戲曲、器樂獨奏,也有團員們自己創作的快板,三句半等。喜聞樂見的節目,殘疾人誠摯的祝福,老人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首場演出獲得了成功。當聽到舞臺下那一陣陣屬於自己的掌聲,參演人員都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林波說,這是藝術團第一次聽到了屬於自己的掌聲。

  沒有指導老師藝術團在全省比賽中獲得金獎

  『為了使每個動作達到完美,膝蓋磕壞依舊堅持排練"

  『我們的藝術團沒有經費、沒有排練場地、沒有指導老師,即便這樣,我堅持了15年,而且在全省殘疾人文藝匯演中取得過一等獎的好成績。』說到這些,林波有些自豪。

  林波說,每當要練習一個新歌曲,她和其他成員都在家『自行訓練』,一句一句熟悉之後,大家再約定在上午進行統一排練,因為,練歌房上午時段最便宜;如果要排練舞蹈,就得趕到周末,借個辦公室進行排練。給藝術團補充新成員,也是林波主要任務。新成員去哪找?林波有自己的方法,只要在路上遇見殘疾人,她都會主動打招呼,詢問人家是否願意參加殘疾人藝術團,為此還鬧出過笑話,『一次,我在街邊看見一個女孩坐著輪椅,就上前主動攀談,結果女孩告訴我:「大姐,我的腿沒殘,只是做了個小手術,過段時間就好了。」』

  演員於文東先天左臂缺失,他告訴生活報記者,殘疾帶給他的,雖然有生活上的不便,但更多的是戰勝困難的勇氣。於文東自從加入藝術團後,充分展現了他多纔多藝的一面。漸漸地成為團裡不可或缺的主力演員。2009年,藝術團為了備戰黑龍江省第四屆殘疾人文藝匯演,藝術團排練了一個輪椅舞蹈《從頭再來》,於文東是領舞。在地上無數次地摔倒再爬起,膝蓋和胳膊都磕破了,舊痂未褪再添新傷,就這樣經過與伙伴們的多次磨合排練,一個震撼人心的節目誕生了。《從頭再來》在黑龍江省第四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中榮獲金獎。

  像於文東這樣不求回報甘心付出的例子,在自強藝術團還有很多。楊永輝,家住離伊春區近15公裡的五馬河區,高位截癱的他排練從未請過假,從未遲到過;房景林,因為身體原因,為了排練,輪椅旁必須放一個小便瓶子,對他而言,去衛生間實在是一件難事……

  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在超越著自己,林波說,現在藝術團正在排練輪椅拉丁舞、輪椅廣場舞和輪椅太極拳,不久的將來,這些節目將獻給更多欣賞他們節目的人。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