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電力工人:隨時出發 點亮萬家燈火
2017-05-02 15:43:23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馬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2日訊 和幾十萬伏的高壓電路打交道,親歷與死神擦肩而過;不論任何時間,一個報修電話就得立刻上崗:最關注天氣預報,因為每逢風雪大作後,他們都忙得不可開交……這個行當就是電力工人,或許平時沒人注意到他們,但家裡沒了電,人們第一個就會想起他們。孫勇就是這個行業裡的一員,他說,如果把電力工人細分,可以分為輸電工人、配電工人、搶修工人等,對於從業二十餘年的老電力人來說,孫勇幾乎乾遍了這些崗位,在這期間,有過榮譽帶來的歡喜,也有工作艱苦帶來的負面情緒,甚至生命危險,但回頭來看,當萬家燈火通明時,一切都可化作笑談。

  都說『打死不上送變電』

  一畢業他就到最一線

  孫勇目前供職的牡丹江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搶修中心,是一個主要服務於四城區百姓的供電維修部門。

  孫勇回憶,1991年他在電校畢業後,就來到了牡丹江電業局送電工區,成了一名輸電工人。在電業圈裡,有一句行話叫『打死不上送變電』,說的就是輸電工人和變電工人這類活。

  『你想想常年跟幾十萬伏的高壓電打交道,長期在荒無人煙的野外作業不能回家,誰願意遭這份罪。』說到作為一名輸電工人的經歷,孫勇著實感嘆了一番,當年剛畢業就到電業口最一線的崗位工作,差一點把命都留在了輸電塔上。

  在一些廣闊的山間田野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駕著電線的鐵塔,那就是輸電塔。輸電塔是架空線路的支橕點,最高的有60多米高,相當於二十幾層樓高。但站在輸電塔上可和站在二十幾層樓上不一樣。

  孫勇告訴記者,在電塔上不僅要面對幾十萬伏的高壓線路,而且電塔並不是『固定』的,而是能隨氣流晃動,搖擺幅度有半米,作業難度可見一斑。上塔不易,下塔也不易,那時候上塔作業要帶著乾糧上去,午餐都是在塔上解決。

  高空作業,外加高壓作業,危險系數就可想而知了,孫勇說,現在科技進步了,工人們的安全系數提高了不少,在過去真是拎著命去工作。就拿他自己親身遭遇的一件事來說,那時對輸電塔進行檢修,上方工人維修,下方有人指揮,溝通就是通過一面彩旗做手式發信號,由於下方人員指揮失誤,導致軌道線纜收放錯誤,輸電塔的兩側支架就塌了,散落的鋼筋就像毛線團一樣抽搐在一起,當時他就在塔上,一根鋼筋掃過,擊中了他的頭部,安全帽都打飛了,背部被鋼筋油繩劃了幾個大口子,至今留著深深的疤痕,『幸好有安全帽,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視萬家光明為己任

  當起市民的電『保姆』

  在1993年年底,孫勇離開輸電工人崗位,之後從事過低壓監察員、稽查員、低壓專工等工作。2009年,為了完善對市區的供電服務,有著豐富電力故障處理經驗的孫勇被調到牡丹江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室搶修中心,開始了他事業又一段旅程。

  孫勇通過一項數據向記者說明了他的主要工作,2016年全年四城區一共報修故障8713起,搶修中心平均每天要排除故障23.8起。電力故障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作為電力搶修工必須隨叫隨到。孫勇向記者講述了發生在搶修一線的一些故事。

  2014年的一天夜裡,一個大車肇事把電線杠撞倒了,當事人逃逸,那根電線杆承載著的是一家醫院的輸電線路,醫院裡的用電設備關系人命,一旦停運後果不堪設想,搶修刻不容緩。那時孫勇的頸椎剛進行手術一個多月。接到搶修電話,他立即趕往現場,他戴著脖套指揮作業,從半夜11點多一直乾到凌晨3點多,線路終於搶修成功。『那時受身體健康狀況的困擾,心裡還有一些負面情緒。』孫勇說,但是在歸家的路上,看到了環衛工人們三三兩兩走上街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心中就一下釋懷了。

  『一個城市的運轉,各行各業都在付出著努力,自己要做得更好纔對得起工作賦予的責任。』孫勇說。

  一遇惡劣天就得連軸轉

  就算是休息期間也得提高警惕、保持待命。『我們每天都有聽天氣預報的習慣,掌握了氣候變化,就可以提前做好第二天搶修工作的安排部署了。越是風天、雨天、雪天的特殊天氣,市區內的搶修任務就越多。』孫勇說,搶修中心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若是天氣預報有風雨,在休息日期間工作人員也是不允許喝酒的,因為隨時都可能要前往搶修一線。他清楚記得,2016年5月26日,我市突然遭遇十級大風天氣,全市7條線路停電,當天保修量達300多件是平時工作量的十幾倍,全搶修中心27名工作人員全員上崗,集體度過了一個不眠夜,『那個時候,大家的精神高度緊張,一門心思搶修,接通一條線路,就馬上趕往另一個故障現場,一整夜沒合眼,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線路全部搶修完畢,工人們纔松了一口氣,有的在工程車上就睡著了』。

  孫勇說,像這樣的場景並不罕見,春秋大風,冬天大雪,時常考驗著電力搶修工人們。

  而對於和之前工作崗位的對比,孫勇表示,如今的工作雖然也是在一線,但是和當年在野外與輸電塔、電路打交道不同,現在不僅僅是要面對這些物,還要面對人。由於部分市民對電力維修產權責任不了解,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不理解他們工作的事情發生,甚至有電力搶修工人遭遇暴力對待。對此,他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因為『電路時時暢通、萬家燈火明亮』不僅僅是每一個市民的期待,更是每一個電力工人的夢想。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