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我省成為全國對俄辦學項目最多省份 對俄教育合作『漸入佳境』
2017-05-07 07:2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衣春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7日訊 中俄大學生一起設計衛星,還要將衛星送上天;來自俄羅斯的音樂家一對一為中國學生上課;俄羅斯留學生在黑龍江見義勇為……隨著我省與俄羅斯教育合作的深入,這些在其他省份也許很難見到的景象,這幾年,在我省變得越來越『稀松平常』。

  我省與俄羅斯有近三千公裡的邊境線,分別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等相毗鄰。充分發揮邊境省份的地緣優勢,認真做好對俄教育合作,是我省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目標。近年來,雙方教育機構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加強高水平大學合作、青少年交流、教師和留學生互派、合作辦學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目前全省10所高校與俄羅斯10所大學合作項目22個,涉及專業17個,覆蓋了文、工、醫、教育、經濟、管理、藝術7大學科門類,年招生規模為1590人。

  如今,我省已成為全國對俄合作辦學最早,辦學項目最多,聯合培養規模較大的省份,龍江對俄教育合作再上新臺階。

  面向高端人纔培養,中俄高水平大學合作結碩果

  這幾天,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納衛星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二顆衛星『紫丁香一號』成功發射的消息讓很多人感到振奮,這其中,還包括一名俄羅斯大學生馬克西姆。

  2016年,馬克西姆曾代表學校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參加中俄大學生小衛星創新設計大賽。在那次比賽中,他的團隊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納衛星團隊結識,並交流了很多關於小衛星的話題。

  『哈工大學生研發的小衛星進入了太空,這是全世界大學生共同的驕傲。』馬克西姆表示,通過參加中俄大學生小衛星創新設計大賽,他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昇,他十分希望有機會可以和黑龍江的大學生一起設計並放飛衛星。

  記者從哈工大獲悉,目前該校微納衛星團隊正在承擔第三顆衛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支持的阿斯圖納衛星設計與研制任務。中俄兩國大學生的科研交流,就像火箭一樣,正在快速昇空。

  實際上,中俄兩國大學生越來越高端和廣泛地進行學術和科研交流,正是我省近5年來在中俄高水平大學合作中取得的碩果之一。

  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關於教學科研合作的備忘錄》框架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簽署了5項校際合作協議。

  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合作建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中俄等離子體物理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中俄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中俄中東鐵路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研究中心。雙方目前已經在學術會議、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務實合作。同時,中俄法學聯合研究中心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駐哈工大代表處,已經進入掛牌籌備階段。哈爾濱工業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建立中俄聯合高等教育機構已進入建設方案研討階段。

  對俄教育交流,助力龍江增強文化軟實力

  在黑龍江這片土地上,見義勇為的先進人物層出不窮。或許正是受到這樣的精神感染,來自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留學生伊戈爾,在齊齊哈爾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就讀時,曾經奮不顧身救起不慎落水的男子,他的事跡被當地市民廣為傳頌。

  像伊戈爾一樣,眾多俄羅斯來華留學生眷戀著這片黑土地。去年,我省高校接收來自140個國家的留學生14013名,創歷史新高,在全國排位第11。而其中,俄羅斯學生佔到3310人,數量居全國首位。

  『我省高校教育合作體制靈活、科研條件較為優越等因素吸引著俄羅斯高校的目光。』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兩國互辦『國家年』、『語言年』和『青年年』以來,為做大做強龍江對俄教育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機。

  通過培養留學生,我省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同時,我省還通過派出師資的方式,不斷擴大著我省乃至國家的文化影響力。

  黑河學院教師張航2012年赴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范大學孔子學院任教,擔任零起點班級的授課任務。該班學員有初中生,也有退休老年人。『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張航課上耐心講解,課下認真輔導,和學生成了好朋友,贏得了俄方的高度贊揚,曾榮獲『全球最美漢語教師』稱號。

  目前,我省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黑河學院在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共青城、布拉戈維申斯克分別建立了3所孔子學院。2016年各孔子學院在漢語教學、文化活動、本土師資培訓、教材研發等方面積極活躍,開拓創新,共舉辦各類教學班700餘個。

  搭建各類教育平臺,培養儲備對俄合作人纔

  漫步春日的哈爾濱音樂學院校園,幾乎處處都能夠聽到悠揚悅耳的音樂聲。而當走入一間間練琴房時,常常能看見俄羅斯教師正一對一地耐心指導著學生練習。

  布格裡諾夫·安德烈就是俄羅斯教師中的一位。這位畢業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並在該校鋼琴系任教的音樂家,在2015年來到哈爾濱音樂學院,成為首批俄籍教師。

  布格裡諾夫·安德烈在學校一周有14節課程,一對一教學共有大一、大二兩個年級的7名學生。『現在看,中國學生的整體水平要比俄羅斯的學生稍微弱一些,但不要緊,中國學生都很用功、聽話,我會讓他們越來越好。』安德烈信心十足地說。

  實際上,正式批復成立剛剛一年多的哈爾濱音樂學院,如今已經聘任包括鋼琴系、鍵盤系主任在內的12名高水平俄羅斯專家在學院擔任專職教師,並先後與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俄羅斯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和哈巴羅夫斯克國立文化藝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為多渠道引進高水平俄羅斯專業人纔提供了保障。

  為引進俄羅斯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對俄合作優秀人纔,1996年我省高校在全國率先開展分段式合作辦學,2002年全面鋪開。

  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該校1996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中俄合作辦學,與哈巴羅夫斯克國立技術大學互派學生30名。目前,東農累計培養俄羅斯留學生千餘名,派出赴俄留學生近2000名,為中俄兩國各領域合作培養了大批優秀人纔。

  『為未來的中俄合作培養和儲備人纔,這是龍江教育系統的使命。』省教育廳廳長徐梅表示,將通過推動人纔培養模式改革,建立完善人纔引進機制,打造對俄精英人纔培養平臺,助推我省對俄全方位合作。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