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俄語教育聯盟怎樣纔能『哈拉少』
2017-05-07 07:35:1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常春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7日訊 曾幾何時,一句хорошо(俄語意為『好』,音『哈拉少』)拉近了黑龍江與俄羅斯民眾交流往來的距離。如今,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牽動下,中俄兩國文化、藝術、醫療、經濟交流往來多點碰觸、深度互聯,帶動掀起新一輪『中文熱』『俄語熱』。與以往『半路出家』學外語的做法不同,哈爾濱多個學校聯合成立首個俄語學科教育聯盟,回歸『零起點』俄語教學模式,讓小、初、高俄語學科學段教學實現無縫對接,這既有呼應教育發展時代需求、發揮當地俄語教學師資優勢的考量,也有拓展學生學習平臺與視野、培養儲備俄語專業人纔的遠見。

  世界傾聽中國,中國了解世界,不管是『走出去』,還是『請進來』,語言互通是前提。每年的中俄博覽會期間,俄語翻譯人纔往往『千金難求』。同時,隨著中俄之間醫藥診療、電子商務、跨境物流等交流往來的日益頻繁,『入門級』俄語口語交流早已難當其任,具有綜合知識背景的俄語專業人纔成為『稀缺品』。一面是市場『求之不得』,一面是人纔『儲備不足』,這個缺口,需要教育來補。中國俄語界素有『天下俄語半是黑』之說,這個『黑』字,就是對黑龍江俄語人纔培養條件的肯定。先天的地緣優勢、民間的頻繁往來以及政策的深度推動,讓我省俄語教學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俄語學科教育聯盟的成立,致力於打通從小學到高中的俄語學習通道,也為高校俄語人纔提供了一定儲備與供給,於改觀俄語高端翻譯人纔匱乏的局面大有裨益。

  掌握一門語言,學以致用是終極目的。『小語種』之所以『小』,是因為相對使用面廣的英語來說,具有局限性。畢竟從小學開始的『零基礎』俄語學習最終抵達高校優秀俄語專業『塔尖』的人,是少數,還有絕大多數學生在求學、求職過程中需要英語這一工具。『零起點』俄語班安排俄語為第一外語,英語為第二外語,就是為學生發展的可能性進行了有效預設,有了這種彈性考慮,纔能打消學生顧慮,選擇學習『小語種』。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等地的一些中學,就創造性地開設了法語+英語、德語+英語等『小語種』課程,通過招生、入學政策上的『定向准入』,為學生在中高考時搶佔有利『點位』,為學生昇入『小語種』所在國家大學學習創造便利,這樣的政策牽動方式,俄語學科教育聯盟可以借鑒,從而做大做強。

  每一門『小語種』的背後,都鏈接著『大時代』的風起雲湧。20世紀40年代末期,楊絳先生自學西班牙語並翻譯《堂吉訶德》,成為中國直接從西班牙語翻譯的第一個譯本,打開了國人閱讀西班牙名著的另一扇大門。讀懂『小語種』背後的時代需求,暢通『小語種』人纔學習、培養、晉昇渠道,『小語種』纔能贏得『大未來』。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