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5月7日電 處於『滾石上山』階段的黑龍江省『瞄准』創新不放松,從區域內80多所高校、700餘家科研機構『掘金』,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如今,一項項來自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闖出深閨』,通過技術創新、大眾創業,轉化為一件件新產品,闖出老工業基地不斷發展前行的新動能。
『這裡有綠色的創新創業生態,鼓勵科研人員專心做研發。』出生於1982年的楊熾夫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旗下孵化企業--天愈康復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曾在美國尖端康復機器人實驗室工作的他,聽說母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大規模將機器人技術進行成果轉化的消息後,毅然放棄即將到手的綠卡,『闖』了回來。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與哈爾濱天寶石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建石墨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利用30微米石墨紙生產的LED散熱片市場前景廣闊。中心聯合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曹殿學說:『實驗室就設在工廠,直接按企業需求做研究,還可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自2015年起,黑龍江啟動『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共建聯合體,向科研成果從實驗室邁進市場的『最後一公裡』要效率和效益,現已促成1077項高新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而來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在不斷『擴軍』。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培育壯大的機器人集團、焊接集團等8家高新技術企業,匯聚了全球千餘名高端人纔。在以船海領域研究攻關為主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去年新組建了13家科技創業企業,組成『哈船創業服務聯盟』。
目前,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氣輪機產品已投放市場,石墨、機器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聚效應漸顯。黑龍江省科技廳廳長楊廷雙說,面向『市場有需求、自主有優勢』的產業發力,這個省正引來大額訂單、大批人纔。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黑龍江共推動科技成果省內落地轉化2485項,簽約額達132億元。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牽引,這個省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由2011年的10%提高到2016年的12.8%。
黑龍江省還出臺激勵人纔、鼓勵創業等舉措,以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和城鎮轉移就業職工為主的創業群體,『闖』出發展『後勁兒』。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唐濱以自主研發的『混合現實消防培訓演練系統』,成立了哈爾濱千帆科技有限公司,得到省市數十萬元創業資金扶持,還拿到200萬元社會融資。『這讓我感覺心裡有底。』唐濱說。
2015年以來,黑龍江累計新成立科技型企業5696家,新形成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科技型企業1117家,有71家科技型企業掛牌上市,吸納本科以上人纔12900多人。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增加了96家,總數達到1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