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0日訊(馬淑芬 記者 侯巍)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4月27日,寶清縣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第一書記工作推進暨經驗交流會,與會的145個駐村第一書記和145名村黨支部書記齊聚一堂,就第一書記工作開展情況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並與鄉鎮黨委書記簽訂了《第一書記工作責任狀》。
近年來,寶清縣開展了選派優秀機關乾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活動,他們走出機關,奔赴農村,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真心和真情奏響了一曲黨員乾部『下基層、接地氣、辦實事』的時代最強音。
據統計,寶清縣第一書記工作開展以來,共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869件,修水泥路23.8公裡、田間路87.5公裡,引導農民『旱改水』7.8萬畝,實施致富項目97個,幫助903戶貧困戶脫貧。
身入基層 心入基層
2015年12月,寶清縣農業局組織委員、寶清鎮紅新村第一書記劉建開始了他的駐村生活。白天,天一亮他就走村入戶,挨家挨戶與群眾座談,調查家庭生產生活情況並做好記錄。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伏案燈下,對白天調查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制定幫扶計劃,為謀劃幫扶措施打好基礎。在工作日記中,劉建寫道:『蹲點調研住下來,纔能真正接近群眾、了解真情。
金秋十月,天高雲淡,站在尖山子鄉東鑫村的田間地頭,金燦燦的稻谷,顆粒飽滿,沈甸甸的散發著醉人的芳香。『今年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田間路積水,農民運糧難的問題了。』東鑫村黨支部書記王維震說。原來的東鑫村每年農民都面臨春天莊稼種不下去,秋天莊稼收不上來的困境,坑坑窪窪的田間道給當地村民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困擾。2015年,寶清縣原糧食局副局長胥明飛被選派到這個村任第一書記,先後協調相關部門投入資金13.7萬元,為東鑫村修田間路7公裡,解決了村民秋收運糧難的問題,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贊。一些群眾深情地說:『像這樣沒有架子,真心辦實事的乾部,我們老百姓感到很親切。』
只有真正沈下去,纔能切實轉變作風。下到基層的乾部普遍認為,技術再發達、信息再通暢、交通再便利,都代替不了乾部駐村入戶。只有在基層,乾部纔能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纔能摸到群眾的脈搏,貼近群眾的心窩。
吸收養分 汲取力量
『越是深入基層,越是感覺這裡面大有學問!』縣信訪調處中心副主任、夾信子鎮西溝村第一書記趙昇海在《第一書記工作日記》中寫道,他來自農村,本以為自己對農村的情況再熟悉不過,但通過深入任職村開展工作,纔發現現在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村的工作方法、農民群眾的所盼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一書記駐村開展工作,不僅要想事,還要乾事,更要乾成事。
從地頭回到大樓,作決策更有准頭。雙鴨山市發改局人事科科長、青原鎮青山村第一書記肖德生坦言,只有讀懂了基層實際,讀懂了群眾需求,把群眾的『心事』當成黨和政府的『大事』來做,把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事』當作各級部門的『實事』來抓,纔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不少第一書記下到基層後十分感慨,紛紛表示,『精彩在基層、奉獻在基層、創新在基層、經驗在基層,機關乾部必須經常深入基層汲取營養、汲取力量!』
事實上,第一書記工作開展以來,全體選派乾部正在按照雙鴨山市委和縣委的要求,謀劃發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展中的問題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同住屋檐下,同吃一鍋飯,越來越多的乾部聞到了泥土的芬芳,不斷汲取著來自田野的養分。
情為民系 利為民謀
145名機關乾部被派往一線、下到基層、住到農家,給基層群眾帶來的不只是太多的驚喜,還有更多的期盼。
尖山子鄉頭道林子村村民趙德貴提起第一書記就樂得合不攏嘴:『市裡選派的市委辦機要局乾部王海軍來了後,打富硒牌,走特色路,帶領我們闖市場,對我們村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一年來,王海軍帶領村民建立了1000畝富硒水稻基地,成功引進了湖北恩施知名企業楚豐農業公司,共同成立了『黑龍江黑土頭稻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注冊了『黑土頭稻』商標,並借助楚豐農業銷售平臺以更高的價格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機關乾部下基層,單純地送錢送物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發展問題,變『輸血』為『造血』,引導群眾發揮主動性,纔能使群眾生產生活得到長遠改善。縣公安局工會主席、夾信子鎮奮斗村第一書記齊增志,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家庭養殖業,僅此一項,就帶動全村人均直接增收2300多元。市委組織部遠程辦主任、龍頭鎮蘭花村第一書記周德君帶領村民成立了黑木耳合作社,年生產『菌包』70萬袋,純利潤可達140萬元。市新立糧食購銷儲備有限公司副經理、萬金山鄉萬中村第一書記梁日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帶領村民種植『鴨稻』,平均每畝增加收入3000多元。
選派第一書記到村裡工作,搭建了機關基層互聯、乾部互助的平臺,促進了機關作風改進、整體效能提昇和創新意識生成。到困難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到群眾意見大、怨氣大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到工作推不開、事情辦不好的地方去打開局面,增進人民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任,凝聚黨心民心。這是回蕩在寶清天府大地最響亮的公僕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