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老人相親時拼子女、比收入 『門當戶對』擋住再婚路
2017-05-12 08:49:56 來源:大慶網  作者:李曉禹 劉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2日訊 相親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期待『黃昏戀』的老人們,紛紛加入了『相親大軍』。

  然而,黃昏戀中,不少老人開始『拼子女』,由於過於看重子女條件、對方收入和身份,造成相親屢屢受挫。

  百般挑選難覓合適人

  今年60歲的張阿姨,居住在大慶市東風新村四區,老伴前年因病去世。老伴去世後,張阿姨一個人生活,有時到女兒家,幫著接接外孫子。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她覺得很孤單。前不久,她患上了感冒,在家躺了兩天。女兒白天工作很忙,下班就要接孩子,看孩子寫作業,也沒時間照顧她。

  患病的她,很希望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媽的心思,女兒看出來了。這段日子正托身邊的熟人,給媽媽找老伴。

  張阿姨的女兒李女士說:『我很忙,一星期能回一次家就不錯了,父親去世後,母親話越來越少,特別希望媽媽能找到一個懂她的人。』

  記者到了解到,幾天前,李女士的同事給張阿姨介紹了一位男士,見面後,開始談得還不錯,可當男方和張阿姨提到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在私企打工後,張阿姨態度冷淡了許多,最後委婉地拒絕了對方。

  前天,李女士的朋友,又給張阿姨物色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是退休工人,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倆人見面後,張阿姨對對方的印象還不錯,可當得知對方收入沒自己高,房產落的是兒子的名字時,張阿姨又沒同意。

  原來,這張阿姨退休前是科級乾部,收入比較高,自己還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女兒又是公務員,她覺得自己的條件這麼好,應該找個條件好的,這纔有面子。

  過度挑剔錯過好姻緣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再婚的老人,大多表現得精神煥發,患病率較低;而因子女乾涉未能再婚的老人,則精神壓抑、萎靡不振。

  俗話說『少是夫妻老來伴』,老年人再婚,不僅是為了給自己找幸福,也是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

  『老人相親,拼子女、看收入、看房產,追求門當戶對心態,有好的一面,但過度追求,會錯過好姻緣。』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芳認為,老年人再婚,除了注重情感因素外,還要看生活條件的搭配。門當戶對,可以不造成太多的反差,但過度的挑剔,也會錯過與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

  畢竟,兩個人在一起,感情和共同的愛好最重要。這樣生活得纔能長久幸福。

  『黃昏戀』需要法律保障

  如何纔能使再婚老人維護好自己的權益,享受晚年生活呢?就這個問題,黑龍江美亞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宇宙,給了一些建議。

  首先,再婚老年人,雙方應當簽訂一份婚前協議,對雙方婚前財產的歸屬,進行詳細的約定。明確約定婚前財產的歸屬及生活費、醫療費、子女關系、婚後財產問題。

  任何一方的婚前財產,由自己的子女繼承,與對方子女無關。對於婚後所形成的財產,夫妻間有相互繼承的權利,以書面遺囑或公證遺囑的方式,排除雙方子女繼承的問題。再婚後贍養關系不變。老人再婚後,子女仍要贍養自己的老人,子女有義務為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雙方形成書面的約定,對於再婚生活可以有些保障。

  另外,還有部分老年人,不領證搭伙過日子。如果老年人選擇這種方式共同生活,也應簽訂一份協議書,以明確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雙方生活期間的收入、債權債務、必需的生活花銷及共同生活後財產的歸屬、生病後醫療費用的支付等,都應以書面的形式加以約定,這樣纔能更好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