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堅守林海"把關人" 助力林業可持續發展
2017-05-12 11:00: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天馳 張銳 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2日訊(王天馳 張銳 記者 孫曉銳)不是林區人,很難理解常年跋涉在大山裡的『森調人』責任的重大、工作的艱辛、生活的艱苦;也很難理解他們日行40裡,跋山涉水、披荊斬棘中的快樂與豪氣。

日常工作中,森調隊員翻山越嶺已經是『小菜』。

  每年3—11月大約220多天的時間,我省森工林區各林業局的森調隊員們,都是在深山裡野外作業的,從他們手中拿出的那些第一手測量、描號、標樁、畫圖等一系列數據和資料,不僅是對森林最詳實准確的記錄,更是林區科學制定森林經營、規劃方案的科學依據。可以說,森調人是森工林區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把關人』。東京城林業局森調隊孟慶臣等隊員,就是這些『把關人』的縮影。

  『人間四月芳菲盡』,但位於完達山脈張廣纔嶺深處的東京城林業局施業區裡,積雪依然厚厚地鋪滿山林,冰漸融、雪也僅僅是漸消。4月中旬的一天,我們走近東京城林業局森調隊隊員。

  一大早,隊長孟慶臣就帶著森調小組成員,趟著沒膝深的積雪、踩著陽光下被曬化的泥濘小路,進山了。剛剛進入森調小組作業區,釘在樹乾上、20公分長、10公分寬的小木牌,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孟慶臣告訴記者:『這是小班四角樁的標記,上面寫著除地的一面是不可作業,寫著3小班的這邊就是我們的作業小班。上面還有樣地起點、GPS值和海拔高,每一個作業小班的四角樁都有這個標記。』今天的作業小班,是進行因子調查工作,根據規程規定的抽樣比,在作業小班內按照既定的方位角、距離進行樣地布設,在樣地內分別對樹木的種類、徑級、高度等進行測量記錄,對林分內的坡度、坡向、覆蓋度等進行調查。並將測量的樹木種類、株高等信息一一詳細記錄在案。

  從每年的3月到11月,這樣的作業會一直持續。

  森調,也叫森林調查,是用第一手數據為林區科學制定森林經營、規劃方案提供科學依據的工作。這工作聽著榮耀但做起來實在難,難在作業環境的惡劣、生活條件的艱苦。大山裡,吃喝都是問題,摔倒、刮傷、迷路、碰到野獸,更是家常便飯。尤其是此刻,大地回春時節的深山,冰雪雖在消融,泥濘和寒冷卻依然實實在在地考驗著森調隊員們。

  隊員杜長東告訴記者,每次進山作業不僅會碰到野獸,還會迷路。『有一次,一組隊員在山裡迷路了,竟然走到了吉林省界去了,後來實在乏累了,在山裡睡了一覺又往回摸。幸虧那是夏天,要不還不得凍死呀』。

  森調工作,對隊員的要求很高,既要求體力,更要求技術。東京城林業局施業區面積41.8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3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7.5%。今年,林業局除25萬畝的森林撫育任務外,還有為2018年服務的6萬畝人工林試點森調工作。為了搶前抓早,剛剛進入3月份,森調隊就把全隊120名隊員分成了9個小隊,每小隊又分成若乾個小組,分散進入各個林場所,實地踏查確定調查地塊,同時對已確定調查地塊進行林班、作業小班區劃。為了准確提供科學數據,對林地進行合理森林調查設計,至少要四個人一組纔能圈作業區,這就要求隊員們走大量的路程去砍樁、描號,工作量非常大,為此,林業局為森調隊配備了GPS、電腦等現代電子工具,降低森調隊員工作強度,也為森調的准確性提供保障。為了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森調隊員們還想出了將一根標准樣圓半徑長度的繩子系在腰間的樣圓測量法,既可以保證測量的准確性,又節省了人力。由於山裡沒有電,隊員們只能在天還沒有黑下來的時候,將一天外業調查的各項基礎數據統計計算,繪制出作業小班設計圖。經年的作業,東京城林業局每一名森調隊員都練就了嫻熟的技術,年年都能拿回最詳實准確的數據和資料,為林業局制定科學的林業經營、規劃方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孟慶臣告訴記者:『艱苦的環境真的打不倒我們』。每天,一支支小隊都是早出晚歸,冒著風霜雨雪跋涉到目的地,一把砍刀、一根米繩、一把尺子、一個GPS、一個劃號桶,是森調隊員的標配。『早上六點鍾出發,下午三、四點回來。餓了就忍著,要不天冷帶饅頭也是凍的,喝了就吃口雪,夏天就在小河裡喝點水。反正乾了這麼多年都習慣了』。

  森調隊員的生活艱苦,還不只是吃喝。孟慶臣樂觀地告訴記者:別看我們吃飯不應時,涼一頓熱一頓,但我們住的可是『豪宅』。其實,所謂的豪宅,就是他所工作的施業區裡一戶林蛙養殖戶用來看池塘的一處空閑的磚瓦房,『這比我們從前大冷的春天在山裡住帳篷好多了,不過過幾天天暖和點,我們還是得進山紮帳篷住的,方便。』從清晨出發到下午返回,8、9個小時的跋涉中,森調隊員們的褲子早已濕了大半截,裹著一身寒冷、拖著一身疲憊、抖掉鑽到衣服裡的草爬子、吃完一人一碗的豆腐湯和大花卷,隊員們又趕緊趁著天還亮,把當天的調查數據迅速統計出來,看看到底哪片林地需要補植、要補植什麼樣的樹種、要確保怎樣的林分結構……。

  如此周而復始,這群『把關人』始終在森林裡堅守,就像孟慶臣一樣,30年間在大山裡走過約12萬公裡的路程,相當於繞地球走了三圈,至今依然堅守著。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