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12日訊
重癥監護室護士:生命守望者
對於進入重癥監護室(ICU)的患者來說,這裡是離死亡最近,也是離希望最近的地方。這是醫院裡永遠燈火通明的地方,床頭上方的監護設備屏幕上躍動瞬間變化的數字和曲線,進入這裡的每個人都好像『闖關』游戲裡的成員。這裡的一扇門把患者和家屬隔離開,外面的家人擔心和懮慮:我們把全部生命托付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護士照顧的周不周到……10日早7時30分,記者穿上隔離服、鞋套,走進市第一醫院重癥監護(ICU)病房進行體驗式采訪。
進入重癥監護室的走廊,映入眼簾的是滿牆錦旗和獎狀。病房內皆是醫護人員井然有序又忙碌的身影。『早查房交接每個患者的時候,我們都要給每個患者翻身,防止患者的褥瘡發生,要兩小時一翻身,如果遇到高危患者,我們要每小時給患者翻身,而且我們還經常接診體重200斤左右的患者,只能六個護士合力給患者翻身。』重癥監護室護士長陳天玲說道。
重癥監護室是無陪護病房,家屬探視時間有限,所有的護理工作,從治療到生活,都由護士完成。因為重癥患者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上崗的37名護士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9時,一位因大腿粉碎性骨折,頭部脂肪栓塞的中年男子大聲喊叫,並出現躁動的情況。護士們擔心患者出現磕碰床體並造成傷害,對床體添加了擋板和軟枕。並通過『喚醒護理』,對不清醒的患者進行喚醒護理療法。『以前我們護理可能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病人現有的病情上,而現在還要對意識不清醒的患者使用喚醒護理療法,比如聽輕音樂或者親人呼喚來達到促醒的目的。對於有躁動的患者,我們可能會增加親人的探視制度,通過親人熟悉的語音,讓其盡快蘇醒。』陳天玲說。
重癥監護室護士長陳天玲每天帶領護士們進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呼叫患者的名字,看其意識恢復情況如何;查看心跳、血壓、體溫及輸液情況;檢查身體上所插的管道是否通暢、口鼻有無分泌物;同時還為病人每小時翻身拍背,助其自主排痰。
兒科護士:患兒暖心寶
11日上午8時,市中醫醫院二樓兒科門診,無論是走廊裡還是病房內,到處是患兒的啼哭聲。因為患兒多,兒科護士長秦洋邊走邊接受記者采訪。據了解,當日患兒100餘人,以肺炎、感冒、發燒的患兒居多,如遇流感高峰期,每天靜點的患兒高達400餘人,醫護人員沒有休息時間,吃不上飯喝不上水是常事。
采訪時,一位抱著孩子來紮針的家長,因為孩子愛動,出現滾針,孩子的爸爸滿臉怒氣,衝著護士大聲喊叫謾罵。護士平復家長心情的同時,還要跟家長能盡量理解。除了過硬的專業技能,暖心體貼更是讓秦洋走到如今的位置,在三院兒科,護士們以姐妹相稱,溫馨和諧。
忙碌讓時間過得飛快,到了中午,記者本以為兒科護士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吃口熱乎的午飯,但記者等來的卻是護士換班,幾名護士匆忙吃完盒飯後,換另一批忙碌的護士來吃飯,她們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