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泰來『五步』優化種植結構
2017-05-16 08:54:54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鐵瑞 梁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6日訊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泰來縣堅持『壓玉米、擴水稻、穩雜糧、扶特色』思路不動搖,注重由抓『田間地頭』向抓『市場端頭』轉變,由注重抓『產供銷』向『銷供產』轉變,通過『五步』齊邁,繼續優化本地農業種植結構。

  第一步,圍繞市場需求,在『種得好』方面,選用優質品種,實施農業『三減』,應用種植新技術,提昇農產品品質實現優質優價。實施了稻田養鴨、養蟹、養魚等有機栽培模式,發展鴨稻米、蟹稻米,許多農戶緊跟市場,及時調整種植品種,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種植。

  第二步,依靠龍頭企業引領,重點加快榮程食品產業園、飛鶴『六水香』米業、北大荒米業、和合稻米加工項目建設,特別是通過緊抓六水香10萬畝優質水稻訂單生產,實現全縣農業產業提檔昇級,並依托雲橋米業、農人米業、綠洲雜糧等本地企業,全力擴大優質水稻、雜糧種植規模。

  第三步,圍繞『互聯網+』,保持2016年被授予『農村電商推廣示范縣』稱號、以及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達到9200萬元、全年在京東商城交易額位居全省第一的好成績,繼續在『賣得好』方面,運用點對點營銷、個人定制營銷、展示性營銷、微商等互聯網營銷方式,通過『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

  第四步,圍繞示范引領,計劃改造提昇和新建各類農業示范園區15處1.8萬畝,其中改建水稻園區3處2000畝,通過示范引領推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幫助農民算好效益賬,引導農戶向水稻種植上調整,對流轉土地進行一定規模旱改水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在種植優質水稻上給予一定補貼,激發他們自主調整種植結構和發展優質水稻的積極性。

  第五步,圍繞品牌培育,充分利用當地『一江五河』優勢,圍繞引嫩灌區,集中連片開發水田,打造高標准水田示范區,做到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標准規程、統一種植模式,全面提高水稻標准化生產水平。重點破解此前『泰來大米』品牌散、亂、多,競爭力弱、影響力小等問題,將『泰來大米』地理標志讓縣內企業共享,通過飛鶴六水香、雲橋米業等企業集中打造提高『泰來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根據今年種植計劃,泰來縣將新增水稻種植面積16萬畝,使之達到166萬畝規模,佔比全縣耕地超過六成,進一步依托資源稟賦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同時,再壓縮玉米24萬畝,穩定雜糧雜豆和花生種植面積35萬畝,並新增中草藥、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面積8萬畝,使全縣261.9萬畝耕地種植結構日趨合理。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