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訊 習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東北地區有條件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於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
處在『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之中的佳木斯,正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魄力,在創新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探索和回答著『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的重大課題。農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連接』走向『強連接』,合作社發展以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方向,以利益聯結為紐帶,在產業聯合聯動道路上越走勁越足。
佳木斯市主動探索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在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土地管理制度和農產品市場體系等方面不斷創新完善。新組建現代農機合作社18個,總數達到119個。新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107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14個,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總數達到7755個。如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我市大量湧現,在引導廣大農民大膽從土地中走出來拓展致富空間的同時,也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載體。
把創新農業經營主體貫穿於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全過程,佳木斯市通過政府拉動、企業帶動、能人領辦、政策引導和依法管理讓各類合作社煥發出勃勃生機。
有人領、有人帶,有創新,有動力,我市農村合作社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化。在發展過程中『充電蓄能』不可或缺。對此,佳木斯市在轉變培訓方式,增加培訓內容,擴大培訓對象中走實,走穩。將鄉村兩級乾部及新型經營主體的管理人員及業務骨乾作為培訓對象,增加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當前農業形勢、『互聯網+』等現代營銷方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培訓內容,解決基層乾部、農民想乾不會乾的難題。
目前,市縣聯動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11期,共集中培訓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700人,村級農民技術員32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其中的佔比分量不少。培訓內容貼近農民生產實際,學員求知若渴,反響強烈,為今年農業生產調結構、轉方式提供了思路。目前,經過集中培訓的帶頭人和技術員結合生產實際正在實踐實訓,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3月末,發放科技資料8萬份(冊),在媒體開展科技講座256期,合計培訓各類人員20萬人次。幫助、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由『種得好』向『種得優』方向發展。
合作社激活生產力,生產要素優化聚合,單一的合作形式逐漸向與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的聯合邁進。在我市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服務合作等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模式。當農民有了『社員』這個身份,生產熱情更高,話語權讓農業生產者更自信。隨著『合』能量的釋放,佳木斯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標准化生產、產品質量提昇都躍入了新的裡程。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合作社在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將大展拳腳,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