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校訓鑄校魂激勵幾代人 哈工大校訓背後的故事
2017-05-18 08:33: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18日訊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區正門旁,碩大的校訓石上,鐫刻著八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朱紅色的字體十分醒目,每天出入校園的師生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投去崇敬的目光。

  人們常說,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在哈工大校訓中,就蘊藏著許多激勵師生奮進的思想內涵和動人故事,至今仍在校園裡綿延流傳。

  20世紀50年代,800多名青年教師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齊聚到哈工大,他們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紮根東北,拼搏奉獻。學校湧現出了諸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光遠、黃文虎、王仲奇等一大批專家學者,他們被老校長李昌稱為『八百壯士』。是他們奠定了哈工大『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優良傳統。

  在祖國建設最困難的時候,第一代『八百壯士』挺起了精神的脊梁;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第二代、第三代工大人扛起了科教興國的重任——中國第一臺結構式模擬計算機、中國第一臺會說話會下棋的計算機、中國第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體制雷達、第一顆由高校自主研制的試驗衛星……數不過來的『第一』從哈工大走向世界。

  幾十年來,哈工大的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解:『規格嚴格』是過程控制,要求嚴謹踏實、按章施教;『功夫到家』是目標控制,要求質量過關、水平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教授,在20世紀50年代時,因治學嚴謹、教學嚴厲而聞名全校。當年,學生們背地裡稱他為『鐵將軍』,他任教的『電工基礎』課被學生稱為『老虎課』,有時全班竟沒有一個人得『優秀』,因為他要求學生不僅會做題,而且還要能講出道理來。

  據校長周玉講,學校當年曾經有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期末考試整個班級只有3人及格。有人提出異議。這位老師重新認真批閱試卷後說:『對不起,應該只有兩人及格。』因為有一名學生是在及格的邊緣。於是,這個班的學生全部重修這門課程。哈工大90周年校慶時這個班的同學回來,找到當年的老師,說非常感謝他,因為重新學習並牢牢掌握了這門課的知識,走上工作崗位後大家都非常受益。

  『哈工大要求嚴格,淘汰率高。我入學時考進了200多人,畢業時只剩下40多人,不及格的自動退學或降級。這種嚴格要求,增強了我的適應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1954屆畢業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教授回憶說。

  1965屆畢業生、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感慨說:『最感謝母校給我們打下了牢固基礎,讓我們能紮紮實實搞學問,認認真真搞研究。』

  在哈工大活動中心4樓有一個『曲擁措姆志願服務工作室』,已經創辦兩年多了,一直堅持開展互助學習活動。這裡有『小老師』的集體輔導,有『曲措大姐』的一對一幫扶,有時候還會開開『小灶』,講講如何用計算機寫程序。輕松愉悅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走進和路過的人。工作室的創始人叫曲擁措姆,是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級本科生,8年前,她從西藏昌都一個叫中林卡鄉十字村的小山村出發,經過5天4夜來到哈工大。

  『剛來到學校的時候,只懂得漢語基本用語的我,物理期中考試只考了11分,全班倒數第二。』曲擁措姆動情地說:『那時我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決不能就這樣放棄!於是,我堅持每天早上6點起床復習功課,幾乎所有的課餘時間都鑽進自習室問同學、啃書本、做習題,那一年,我從入學的60公斤體重瘦到了40公斤。』後來,經過苦學和鑽研,曲擁措姆的成績突飛猛進,最終取得了保研資格,並榮獲『全國自強之星提名獎』、『黑龍江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這些年,我始終把「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當作自我鞭策的警示。』曲擁措姆說,工作室招募與藏族學生同學院、同班級、有一定感情基礎的黨員志願者,與藏族同學結成『一幫一』對子,與結對子的藏族學生一起生活、學習、活動。在曲擁措姆與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2015級藏族學生大學物理、工科數學、英語的及格率都有大幅度提昇。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