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三臺大型機器正進行中藥播種。記者 程瑤攝
黑龍江日報5月19日訊 4月25日,在綏化慶安縣新勝鄉慶柳路西側,紅藍黃三臺鮮艷的大型農用車排成一列,紅色220拖拉機尾帶旋耕機轟鳴著將沈睡了一冬的大地喚醒,將頭一年留在地表的玉米茬翻進地裡,隨後藍色454震壓拖拉機為土地『整形』,黃色播種機隨之將一粒粒『特殊種子』撒進土裡。說這種子特殊,因為它既不是玉米、高粱,也不是大豆、水稻,而是東北農村鮮少見到的中藥防風、白術。『為了給我們鄉乃至全縣農業調結構趟路子,我們經過3個多月的調研、考察和動員,終於辦起了這個「北方鄉村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天是第一天播種藥材。』新勝鄉黨委書記邢晶艷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面對去年玉米市場的低迷行情,慶安縣提出了2017年要減調20萬畝玉米的目標。怎麼調、調什麼?『縣裡提出的「糧改薯」、「糧改飼」、「糧改蔬」、「糧改經」、「糧改藥」的「五改」思路啟發了我們,鄉裡有人一直在安徽亳州做藥材生意,曾回鄉號召大家種植藥材,說產值很高。加上縣裡本來就有多家藥廠,銷路應該不是問題,就決定著手調研藥材種植。』邢晶艷介紹,從2016年臘月起,鄉裡先是請回在亳州做生意的老鄉為感興趣的種植戶開中藥種植的說明動員會,隨後由鄉黨委副書記徐昆棟帶領種植戶先後前往安徽亳州和省內大慶、鐵力、雞西等地,了解藥材市場行情及北方種植要點。
『華佗故鄉亳州是全國知名的中藥材集散地,80%的農戶都種藥。我們考察了農戶、協會和園區,了解到就算按近10年最低市場價計算,中藥每畝收益也要數倍於種植玉米等一般糧食作物。考察本省雞西等地成功的中藥種植戶,得知我省不但可以種植藥材,而且藥品成分含量高,病蟲害少,這條路確實可行。』為了托底,他們還輾轉找到了哈爾濱市野生資源保護局,並將當地土壤送到了省農科院進行化驗是否適合中藥種植,全部得到肯定答案後,決定成立藥材種植合作社。
『中藥種植要2~3年纔能見效益,前期投入很大,所以很多農戶都不敢嘗試,我們就動員農村黨員乾部帶頭先乾起來。』今年2月17日,『北方鄉村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5位社員中有4個黨員,其中兩名是村乾部。在鄉裡的大力協調下,合作社流轉了1350畝土地,計劃種植300畝防風,1000畝白術,剩餘50畝進行桔梗、赤芍、白芍、油牡丹、白鮮皮等品種試種,並跟亳州的孟氏飲片有限公司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
『白術、防風都是可越冬的品種,成熟期為兩年。我們將拿出300畝白術作為良種基地,明年將培育好的白術芽賣給農戶種植,讓農戶一年就能見利,以帶動更多人調整結構種中藥。』合作社帶頭人新勝鄉新崗村吳東軍說,這1300畝藥材按照近10年最低市場價測算利潤也將達341萬元。
據了解,慶安縣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和域內5家藥企優勢,將藥材種植作為幫助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增收致富的有效方式,全力打造『慶安—北方藥都』品牌。為促進中藥材產業有序發展,慶安縣成立北藥開發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組建慶安縣醫藥行業協會。除了在中藥規模化種植、棚式化建設、滴灌設施、供電等給予政策扶持外,慶安縣還組織專人和專業部門為中藥種植提供技術標准服務、市場信息服務以及技術支橕服務。2017年,全縣計劃打造兩個百畝育苗基地,5個千畝示范基地,一個萬畝種植基地,完成藥材種植面積9萬畝。未來三年內,通過組建種植聯合體引帶農戶,力爭建成一批標准高、效益好、可復制、可推廣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力爭到2020年全縣中藥種植總面積達到30萬畝,將慶安打造成北方中藥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