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1日訊(記者 侯巍)5月21日,鐵力公園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由鐵力市人民政府主辦,鳳凰網黑龍江、禾中集團支持的『中國·鐵力首屆農耕文化節』盛裝啟幕。活動旨在以弘揚傳統文化,以文化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打造鐵力『農耕文化旅游』新名片。

開犁儀式。

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

鐵力市農產品展示。

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
『以民禮地,以食敬天!』首屆農耕文化是鐵力市深入貫徹落實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展示當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成果,突出鐵力農業特色,傳承農耕文明,弘揚民族文化,倡導綠色、生態種養理念,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
活動現場,展示了鐵力優越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農特產品。鐵力市生態資源優勢明顯,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灌溉用水無污染,境內山多林密,森林資源豐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稟賦為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
鐵力農耕歷史悠久,考古專家發掘鐵力區域內桃山遺址和小龍山遺址證實,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鐵力的農耕歷史也便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展開。
近年來,鐵力市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等優勢條件,以增收為目標,本著『生態、綠色、營養、安全』的定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先後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試點單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鐵力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優化,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綠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發展優質高效作物同時,大力發展綠特色食品產業。綠色有機面積發展到43.4萬畝,其中綠色水稻38.5萬畝、有機水稻2.4萬畝,綠色粘玉米2.5萬畝,食用菌總量3000萬袋,全市綠色食品認證產品總數達到28個。通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引導社會資金和農民自籌資金投入設施蔬菜領域,形成了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的種植業協調發展的生產格局。
農民增收渠道實現了『雙輪』驅動。『互聯網+農業』高標准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全市建成『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5處,形成了綠色精制米加工業、綠色速凍粘玉米加工業、綠色分割雞加工業、乳制品加工業和森林食品產業等五個產加銷一體化產業鏈條。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了三產融合發展。通過改制老企業,培育引進新企業,不斷壯大龍頭企業群體。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伊春市級龍頭企業8家。其中九河泉米業與北京禾中控股集團合作,通過建立水稻種植基地、水稻生產線、倉儲物流配送等設施,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昇鐵力市農產品知名度。
傳承歷史文明,促進可持續發展。首屆農耕文化節的舉辦對促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以文化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