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為賺好處費大學生陷入傳銷式貸款騙局 不但搭錢還倒貼息
2017-05-22 14:58:50 來源:大慶網  作者:陳春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22日訊 『由學長介紹,在校大學生從校園貸網絡平臺上貸款,當把過路財神,就可輕松賺得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好處費。』近兩年來,這種『傳銷式貸款』在我市幾所高校悄悄蔓延,而且愈演愈烈,直到大學生們被網貸平臺催款,纔發現這些貸款的實際使用者竟然無力還款,他們不得不選擇了報警。截至4月28日,高新區檢察院批捕了涉嫌此類犯罪的案件共有3起。

  無錢創業男子花錢僱人貸款

  1989年出生的孫文建是綏化市人,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網絡平臺貸款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從北京辭職後來到大慶,打算開一家公司,自己做老板。

  誰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想要創業,卻沒有資金。於是,他就想到了利用網絡平臺貸款。

  孫文建找到在我市某大學就讀的學弟餘龍,讓他找一些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辦理貸款。孫文建承諾,學生們貸來款後,將這些錢交給他,他負責償還貸款本息。作為中介人的餘龍,每介紹學生辦成一筆貸款,可得到好處費一到二百元。

  很快,餘龍幫忙找到了13個學生。孫文建確定學生本人同意辦理網上貸款後,就收集貸款學生的個人資料,例如: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身份證照片、父母及同學的聯系方式,然後將這些資料上傳到對應的網絡貸款平臺上提交貸款申請。他們先後向趣分期、優分期、名校貸、京東金融、分期樂、工銀e校園網絡貸款平臺提交過貸款申請。提交申請後,孫文建讓貸款學生配合,有的平臺要求簽寫紙質的貸款協議,有的平臺要求用APP錄一段本人的視頻。孫文建均指導學生按照網絡平臺要求做。

  這些手續辦完後,貸款平臺就會給貸款學生本人打電話,核對他們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證號之類的)、核對貸款信息,例如貸款期限、貸款金額、每月還款額之類內容;貸款平臺還會重點強調一些問題,如貸款是否本人申請使用、本人能否按期還款以及逾期還款的後果之類的內容。核對無誤後,網絡貸款平臺就會將貸款打入到這些學生的支付寶或者銀行卡內。

  學生們拿到貸款後,按照孫文建的要求,將貸來的款一分不差地轉入到孫文建的支付寶賬戶內。很快,他通過這種方式募集到開公司的第一桶金10萬元。

  為賺好處費大學生貸款給別人用

  拿到錢後,孫文建一部分用來消費,一部分用來放貸。本以為開這種公司會賺錢,可是孫文建不但沒有賺到錢,還得自己倒搭錢還利息。

  為了償還這10萬元貸款的本息,他只得又聯系了幾個大學生,作為中介,讓他們在同學當中尋找願意『有償貸款』的人。

  很快,又有一批學生以自己的名義辦理了校園貸後,將錢交給孫文建,學生們每人如願拿到了幾百元的好處費。

  漸漸地,知道孫文建做這種無本生意的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為他進行中介服務的人也達到了5個。

  其中有一個叫董小天的大學生,不僅以自己的名義貸款給孫文建花,還先後介紹了幾十名學生幫孫文建貸款。

  董小天在向警方供述時說,2016年5月,經學姐介紹認識了孫文建,孫文建提議讓他給自己做代理,幫自己拉貸款,貸款成功了,給他提成。他在優分期上貸了4300元,在名校貸上貸款12000(實際貸款15000元,有押金3000元)轉賬給了孫文建。此後他一共給孫文建介紹了40多名同學,獲得的提成費用大約17000多元。

  孫文建每拿到一筆學生交上來的貸款,馬上就去還先期貸款。他以後期貸款來還先期貸款的方式經營,導致網絡平臺貸款產生的利息越來越多,虧損也越來越大。他漸漸地還不起了。

  幕後黑手無力還貸被騙大學生無奈報警

  2017年2月7日,大學生趙子建接到網絡貸款平臺的催款電話,稱他1月份的貸款逾期未還,希望他盡快還款,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

  放下電話後,他馬上找中介學生董小天問怎麼回事。董小天稱,學生們貸來的款,他都如數交給孫文建,由孫文建連本帶息還給貸款平臺,一年多來一直這樣。他撥打了孫文建的電話問怎麼回事。孫文建說,自己還不上錢了,並拒絕說出錢的去向。

  接著,又有4個學生找到董小天詢問同樣的事情。董小天一一告知實情。幾個學生都覺得可能被騙了,2月14日,他們向高新區公安分局報了警。

  2月17日,警方在一出租屋將孫文建抓獲。警方查明,自2015年8月至案發時為止,在孫文建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向網絡貸款平臺貸款供自己使用。這些錢除了還債外,其餘款項都被用來消費了。被抓獲時,孫文建名下有一臺二手奔馳C200型轎車,經查是2016年7月份購買,除此之外,再無值錢的物品,也無銀行存款。對於孫文建涉案的具體數額和參與貸款的學生人數,警方正在進一步偵查。

  3月24日,孫文建因涉嫌犯詐騙罪被高新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孫文建被抓捕歸案,自己名下的欠款由誰來償還,大學生們欲哭無淚。

  檢察官提醒大學生要有風險意識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年末到今年4月底,高新區檢察院批捕了3起這樣的案件,有近百名大學生牽扯其中。

  本案中,所涉及的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由於校園消費貸款平臺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個別平臺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部分為學生提供現金借款的平臺難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導致缺乏自制力的學生過度消費。像本案中的孫文建,就鑽了校園貸監管的空子,誘惑學生貸款供自己使用。

  本案中的受害人,均是社會經驗欠缺的在校大學生,他們因為幾百元的利益誘惑,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貸款,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甚至憑空多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債務。

  辦理此案的檢察官李超群說,這些受害學生普遍缺乏風險意識、貪圖小利、講哥們義氣,纔使騙子有可乘之機。希望大學生們以此為鑒,珍視自己的信用,同時也要避免上當受騙。

  另外,李超群還呼吁有關部門加強對網絡貸款平臺的監管,嚴格校園貸的審批制度,讓不法分子沒有可乘之機。

  (文中人物除檢察官外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