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24日訊 隨著端午將至,精美的香包已經開始大量上市,可有冰城市民反映,買來的香包裡沒有香草,聞起來又特別刺鼻。記者走訪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香包裡多數填充著纖維棉和稻殼,有商家表示,這種香包味道香是因為放香精粉或者噴香水了,十多天後味道就揮發掉了。

近日,市民劉女士看到街邊有賣香包的,攤販說裡面裝的是香草,劉女士聞了聞也確實有香味,就給孩子買了五個。『回家後在屋裡放了一會兒,就覺著香味特別刺鼻。』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把香包拆開後,發現裡面都是纖維棉和稻殼,根本沒有香草,將稻殼倒出後,香包味道更嗆鼻了。
香包裡應該放什麼呢?記者隨機采訪了15位市民,多數市民表示應該是天然有芳香氣味的草料或中藥。市民孫先生表示,以前香包裡放的都是中藥磨成的粉,香味能持續一年,現在的香包多數都是徒有其表,裡面是棉花,戴了還有啥意義?
23日,生活報記者走訪了冰城零售及批發香包的市場,今年香包樣式十分豐富,最小的有鵪鶉蛋大小,最大的則有19寸電腦屏幕那麼大。有攤主表示,這幾天一些外觀好看、寓意吉祥的香包已經賣斷貨了。『這裡裝的都是香草嗎?』面對記者提問,攤主答道,批發價在6元以下的香包多數裝的都是稻殼,好一點的會稍微摻一點香草,如果味道香那就是放香精粉或噴香水了,味道不會持續太久,十多天就揮發掉了。記者走訪和諮詢發現,市面上只有少數香包裡放的是香草,價格較貴,樣式也比較普通。記者隨機購買了3款香包,價位從2元到15元不等,拆開後均沒有發現香草,裡面裝的要麼是稻殼,要麼是纖維棉。
據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哈爾濱師范大學郭崇林教授介紹,佩戴香包本是為了驅邪避瘟、防病健體,傳統香包裡主要放置朱砂、雄黃、菖蒲、艾草、佩蘭等植物,後來又加入藿香、薄荷、冰片、丁香、紫蘇、陳皮等中藥或香料,風雅且有益身心,但遺憾的是,如今香包裡往往是劣質甚至有害的填充物,造成傳統文化內涵嚴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