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流動崗位』為人纔開設『雙向車道』
2017-05-24 14:22:1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常春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唯地域引進人纔,不求所有開發人纔,不拘一格使用人纔,不吝投入保障人纔,讓各類人纔毫無羈絆地充分湧流,我們纔能迎來一個動力澎湃的發展之春

  不拘一格降人纔,黑龍江再次做出嶄新注腳。我省近日再推人纔新政,允許高校設立『流動崗位』吸引企業人纔當老師,並鼓勵高校及科研院所新聘工程類教師向企業優秀人纔拋出『橄欖枝』。這一舉措,不僅對我省解決『創新人纔偏少』問題進行探索,同時,對於打破不同領域人纔流動『堅冰』、盤活各類人纔資源、增強人纔隊伍活力也將釋放出巨大推動效應。

  人纔人纔,貴在人盡其纔。充分釋放人纔政策效應,深挖人纔發展潛力,必須賦予用人主體充分自主權。以往我們為人纔事業發展制定了不少條條框框,表面看面面俱到,實際上往往求全責備,束縛了人纔手腳。曾幾何時,『守著金飯碗要飯吃』的自嘲,是不少黑龍江科研人纔的寫照。大學、大廠、大所眾多的黑龍江,有著深厚的人纔和技術積累,但由於過去限制多、管得死,很多科技成果沒能在市場『催熟』,反而年復一年『沈睡』在實驗室裡。在現行體制管理中,高校與企業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身份、編制等體制性障礙,一定程度上成為人纔合理流動的羈絆,其直接影響是,一方面,許多企業優秀人纔難以進入高校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部分具有和掌握一定科技能力、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壓抑了到市場一展拳腳的嘗試。事實上,很多高校和企業都聚集了一大批能力卓越的優秀人纔,深挖這些富礦,需要我們的思想再解放一些,政策再放活一些。

  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等不是人纔的根本屬性,如今卻成為人纔事業發展必須各個擊破的『紙枷鎖』。近年來,我省在人纔管理體制改革上真刀真槍,在放權松綁上大刀闊斧、刀刃向內,承諾踐諾、言出必行,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於破立之間重塑了社會各界對黑龍江吸引人纔、愛惜人纔、重用人纔的認知,吸引了大量人纔望旆來歸。如果說我省去年出臺的允許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科研人員、高技能人纔參與技術入股、領辦創辦企業、兼職或離崗創業等政策,打通了高校教師等專業技術人纔向企業、向市場流通的渠道,那麼近日出臺的支持高校向企業選纔的新政,就建立了企業向高校流轉的『雙向車道』。這是人纔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沿著這個突破口不斷深入,推動社會各界不同領域人纔流動成為一種新常態,纔能激活整個人纔隊伍『一池春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柔性流動』堅持以用為本,以更加開放包容、更加不拘一格的政策創新,打通了體制內外人纔流動的『雙向車道』,是人纔體制改革的嶄新嘗試。轉型發展的龍江,求賢若渴、惜纔愛纔;振興發展的龍江,海納百川、五湖四海。政策上的『再上層樓』,呼吁落實上的『持續加壓』。不唯地域引進人纔,不求所有開發人纔,不拘一格使用人纔,不吝投入保障人纔,讓各類人纔毫無羈絆地充分湧流,我們纔能迎來一個動力澎湃的發展之春。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