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魯宏傑 記者 侯巍) 截至5月24日,墾區水稻2200多萬畝插秧工作和旱田2000多萬畝播種工作已經全面告捷,標志著墾區2017年抗災保種戰役全面勝利。
年初以來,墾區各級把種植結構調整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全局玉米種植面積調減200萬畝以上。墾區通過科學決策,嚴格標准,加強管理等春播措施,為農業生產再獲豐收奠定堅實基礎。今年墾區春播生產體現了適時搶早、安全用種、增加科技等特點。
適時搶早已成為墾區職工的自覺行動,今年水稻春耕生產呈現出『八早』的特點,即:早清雪、早扣棚、早催芽、早播種、早整地、早泡田、早施肥、早插秧等。據農情統計,墾區於3月16日扣棚結束,4月7日浸種結束、4月19日播種結束、5月1日泡田整地結束,為培育壯苗,適時插秧奠定堅實基礎。旱田各局場以提早整地、散?保?相結合為重點,因地制宜地采取頂漿起壟、適?播種、免耕輪卡等技術措施,提早謀劃,搶前抓早。
黑龍江墾區以穩產能、提產量,提品質、增效益為目標,進一步提昇水稻標准化水平。大力推廣水稻有氧催芽技術,提高了芽種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催芽效率,較常規催芽效率提高1倍以上。積極示范推廣激光平地技術,為提高整地質量,提高施肥水平,提高用藥水平,降低用水量等農藝措施落實奠定基礎,輻射帶動效果顯著。
黑龍江墾區下一步將結合長期天氣預報和作物生育期間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冷害,水稻要突出抓好『五項』重點工作:一是抓好水稻補苗工作,確保水稻基本苗數充足。二是及時覆水護苗保溫、施用返青肥,促進水稻早生快發。三是做好潛葉蠅、負泥蟲的監測和防治。四是推進墾區水稻全面標准化的實施。五是紮實推進水稻各項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確保抓出成效,為大面積推廣提供保障。旱田要采取提早中耕放寒、綜合滅草防病等措施,實現農作物安全成熟、增產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