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0日訊 春耕之際,富裕縣龍安橋鎮龍安橋村村民董影和丈夫姜艷山,坐在家裡僅有的一鋪炕上望著窗前那片不大的菜園,盤算著今年應該種些啥。妻子十多年多病纏身,家裡因病致貧,再加上去年又查出患肺部腫瘤,從四處借錢籌集手術費,再到政府健康扶貧四個渠道對其進行醫療救助,一年多時間讓姜家的境地經歷了無奈、無助,到如今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
來到村裡,姜艷山家低矮的土房多少有些顯眼,村裡如今大部分家庭都蓋了磚房。姜家院子不小但有些破敗,院裡除了幾只雞再沒有其他家禽家畜。姜艷山說:『這幾只雞是為了給媳婦補身子纔養的。每隔一個小時就得給她翻一次身,啥活也乾不了。』
提起姜艷山家兩口子得過的病,鎮衛生院的人說一張紙都寫不全。妻子小病不算,光心髒病、肺病、腎病、腦梗這些大病就有六七種,而丈夫也得過兩次腦梗,並且有嚴重的腰間盤毛病,基本農活都乾不了。正是家裡的這種狀況,2015年縣裡將姜家列為貧困戶並列為救助對象。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年末妻子又被查出患肺部腫瘤需要馬上手術,這對已經背負幾萬元『飢荒』的姜家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得了病哪能不治。』姜艷山說,當時他們做這個決定時,根本就沒想、也不敢想這次治療會給今後家裡生活增加多重的負擔。
今年2月,妻子董影在齊齊哈爾做了手術,總治療費用三萬七千多元。三萬多元的費用對貧困戶姜家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然而半個月後,縣醫保局的工作人員告知姜艷山,政府按照健康扶貧政策,讓他妻子享受了四個方面的健康救助,算下來個人只花了三百多元錢。『當時得知這消息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多次讓親戚跟醫保核實。』姜艷山說。
『讓所有因病致貧人群病有所保,最大限度減輕這部分人群的醫療支出壓力。去年針對健康扶貧工作衛計委協同相關部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如今在全省各地已經因地施制、全面鋪開。』省衛計委負責健康扶貧工作的處長葛洪介紹。
據了解,富裕縣是貧困縣,全縣因病致貧1.2萬人,佔28.57%,因病致貧佔比高。面對健康扶貧艱巨的現實,縣裡建立了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大病兜底保險、愛心救助等6條救助保障線的醫療救助體系,富裕縣針對貧困群眾沒錢住院的問題、報銷程序復雜、時間長的問題,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窗口結算。
就是這些保障線以及配套的措施,讓許多同董影一樣的因病致貧人群,徹底走出了『有病不敢治』的陰影。
在縣裡構建的六條保障線中,愛心救助『保障線』顯得更為難得。這條保障線是由縣裡組織機關乾部、愛心人士等,進行愛心募捐,籌集愛心救助扶貧基金260萬元,對經過以上六條保障線報銷後自付費用過高的,按照起付線3000元,50%比例進行救助,最高限額1萬元,同時給予生活補助,患者轉到哈爾濱、沈陽、北京、天津公立三級醫院住院,對期間產生的食宿、交通費用給予適當補助,省內按50元/天、省外按80元/天給予補助。
據統計,該縣通過實施醫療救助『六條保障線』,合規醫療費用報銷達到了91%以上,貧困人口看病住院人均直接減少支出700元,使全縣4.2萬貧困人口全部受益,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
『自打成了縣裡健康扶貧救助對象,生活中就少了一些冷眼相看的,多了許多熱心相助的。』姜艷山說,去年10月份和衛生院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家庭醫生李慧敏和史春蓮就成了家裡的常客。『家庭醫生給妻子進行醫療服務,同時也給她樹立了生活的信心。』與此同時,如今鄉裡的幫扶乾部、村裡的親朋都成了姜艷山家的『幫扶團隊。』『前一陣姜家的屋子漏水,就是村裡親戚和鄰居幫忙出錢出力給弄好的,而且幫完忙一口水都沒喝。』村乾部說。『政府的幫扶政策有力度,社會人士參與就有熱度。』縣衛生計生局副局長劉海泉告訴記者。
『家一共纔有四畝地,自己種不了只能包出去。政府看病這個最大的包袱給卸了,親戚朋友能幫的也都盡力了。今年我倆的心情輕松了不少,就想把院裡的小破園子好好侍弄一下,種點菜、種點苞米啥的,解決自己的吃菜問題,主要是把家弄得像點樣。』姜艷山說。
這也許就是健康扶貧,能夠給這些貧困人群帶來醫療救助的同時,給他們帶來的生活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