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記者 侯巍)30日是中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記者探訪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看水聲工程學院科技工作者如何帶領團隊打造世界級的水下『千裡眼,順風耳』。

喬鋼。

喬鋼手拿水下探測設備。

喬鋼為學生指導論文。

喬鋼指導學生實踐。
初識喬鋼是在2016年全國科技工作者大會上,作為中國九大的黑龍江科技工作者代表,文質彬彬且平易近人的喬鋼給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五年內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國家863計劃、國防基礎研究、海軍裝備預研等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獎勵6項。10年間帶出了100多名水聲工程碩士生,2016年12月獲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這就是喬鋼,帶著耀眼光環的喬鋼。
水聲工程學科主要是研究水下聲波發生、傳播和接收過程中聲學特性及其應用。為了探知海洋領域,水下通訊、聲波、探索、定位等信息的應用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水聲程學院就是研究水下通訊設備,形象比喻就像把人類『耳朵、眼睛和嘴巴』的功能延伸到水中,水下『千裡眼』和『順風耳』名符其實。因其具有重要國防意義,各國海軍都高度重視對水下結構的減振降噪和聲吶探測技術的研究。在水聲工程學院的科研辦公室裡,學生們正准備論文,這個由7-8位博士組成的博導團隊,其中有5位博導有過留學經驗。水聲學院的學生優勢是從本科開始就可以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直接接觸科技前沿成果。喬鋼介紹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大學的水聲工程學科,有『中國水聲工程事業的搖籃』的美譽。擁有國家最早的水聲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最早的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第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第一個水聲工程院士。在水聲傳感器技術、水下定位技術與導航技術、水下目標探測技術、水聲通信技術、多波束測深技術、高分辨圖像聲納技術等處於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水聲行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60%以上,高級專家層面接近70%都從這裡走出。這裡是國家水聲事業發展的人纔庫、專家庫和水聲技術基礎研究中心。喬鋼說,從1953年建立的我國第一個聲納專業,到目前水聲工程學院已發展成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條件完備、人纔培養層次齊全、學科方向完整的高層次創新人纔培養基地和水聲技術科技創新基地。每年,水聲工程百餘名名畢業生畢業,但仍供不應求。多年來,為水聲行業及其相關電子、信息、環保、海洋科技等行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纔。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培養人纔,喬鋼帶領的團隊在水聲行業裡名聲鵲起。
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將災難來臨前及時化解一切危機。采訪中,喬鋼向記者們介紹了一個多前年的往事。當年,喬鋼帶隊在大連造船廠參加瓦良格號航母進塢的水下監測工作,探測到了航母下方的水下附體,因為發現及時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當時受到總裝備部、軍代局、048辦等領導機關和行業內專家的高度重視和贊揚。大連造船廠的黨委書記說:『你們在中國未來百年航母的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什麼是英雄,你們就是英雄!』。
通過奮斗,堅持,讓國家在水聲領域更強,是喬鋼為之奮斗的目標。如今,喬鋼帶領團隊發明了水下全雙工的聲波通信方法,並研制了國際上首創的具有全雙工通信和組網能力的水聲通信機,解決了過去水下聲通信中收發不能同時工作的問題,被評價為是水下聲通信領域的重大技術進步。從單點到多點的網絡傳輸,意味著水下通信告別『對講機』時代。科技引領未來,目前,水聲工程研制的系列產品已在海洋科學考察、海洋漁業、海洋石油、船舶、水中兵器等三十幾家單位得到應用。未來批量化生產後年產值有望突破億元。
說起與水聲工程的結緣,1974年出生的喬鋼,十分感概,從對水聲世界一無所知的學生到教授再到副院長,都緣於從小有一個科學家的夢想,而水聲工程學院讓他實現了這個夢想。從大學學生、博導、教授,喬鋼從未離開過,主持完成國家863重點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海軍預研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完成國際首創的全雙工水聲通信系統、仿生水聲通信等技術。獲得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國防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項。
創新發展沒有終點。目前,喬鋼帶領團隊參加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深海空間站』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主持與巴基斯坦、印尼、泰國等六個國家合作,實施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環境自主安全保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水下信息網絡;承擔全海深水下機器人雙向高速通信系統研制等重點項目。『『總覺得身上有一種責任,現在是實現海洋強國夢想的時代,做有意義的事,帶領學生堅持科學夢想,讓科技走在世界前沿。』喬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