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日訊 鶴城,風光旖旎,鶴舞飛翔。即便有著如此令人向往的生態環境,可『經濟發展緩慢』,一度是這座城市的修飾語。
不過,這個詞語在最近幾年,已經悄然不見。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根據我市發展的實際和電子商務快速興起的大環境,探索了具有鶴城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作為現代商業模式,給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顛覆性變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遂行實踐,使電子商務成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區域競爭力的有力抓手。
騰飛的鶴城電商
爭分奪秒,大步推進,是近年來齊齊哈爾電商發展最鏗鏘的『節奏』。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藍海商務代運營龍湘食品豆乾產品全網銷售第一、素食貓大米雜糧進入全網前20名,銷售額超過600萬元、思維島科技為黑龍江天錦食用菌提供技術支持和流程再造,年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東北沃野的『東北黑土』電商平臺帶動效果明顯,運營一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金鶴川孵化園入駐企業超過20家,形成生態鏈、王氏農業年銷售額超過800萬元、『姜公子』為代表的微商團隊年營業額將突破千萬……
越來越多『電掌櫃』的故事,每天在鶴城大地上演。
目前,全市工商注冊電商企業139家,有經營活動的重點電子商務企業121家,其中農村電商企業72家。2016年線上上行銷售額達到12.7億元,年交易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達到5家,全市從事微商、電商、服務及物流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建立『中國農貿交易網』、『黑龍江再生資源網』、『中國特產交易網』、『中國馬鈴薯交易網』、『中國現代農業服務網』及『北酒網』等綠色食品電子商務聯盟公共服務平臺6個。
這一連串好事的背後,凝聚的是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勇於開拓的智慧和果敢。
推動產業聚集發展
2014年,齊齊哈爾電子商務進入傳統信息商務起步階段,最開始通過網站單方面發布信息,進行小規模、簡單交易。發展之初,為有效解決我市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種強銷弱、產業要素配置不合理、加工轉化率低、創新能力弱、市場開拓窄、質優價不優、信息不對稱、物流成本高等突出問題,市政府提出了『引入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綠色(有機)食品銷售方式』的總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應用主導的原則,促進了全市電子商務健康蓬勃發展。在市商務局牽頭推動下,全市綠色(有機)食品電子商務協會組織成立。
平臺電商是齊齊哈爾一個重要過渡時期,2015年,齊齊哈爾以電子商務營銷促進為目標,加強載體平臺建設,創建新型營銷模式。為了能夠快速的推進網購地方館建設。市政府與京東商城合作建設『京東齊齊哈爾綠色食品網上商城』,開設齊齊哈爾綠色有機食品官方旗艦店。黑龍江省克山昆豐馬鈴薯交易市場與中國網庫合作創辦了首家馬鈴薯全產業鏈B2B和B2C相結合的『中國馬鈴薯交易網』,彌補了我市馬鈴薯產業電商方面的空白。
去年,齊齊哈爾電子商務發展進入新電商發展時代,也是電商發展高標准啟動之年。線下線上生態共享,三次產業跨界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市委、市政府以完善工作機制和加強基礎工作為切入,成立了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市電商工作辦公室和電商服務中心,成員單位41個。拜泉縣、富裕縣、克東縣、泰來縣、訥河市成功申創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甘南獲得了電子商務省級示范縣、訥河七點科技公司為電子商務省級示范企業、建華區星光科技園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殊榮。
吹響電商發展集結號
在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工作中,我市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電商發展理念,積極謀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搭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產業支橕體系、營造優良產業生態環境,推動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轉型昇級發展,吹響了電商發展的集結號。
串珠為鏈,纔能集聚優勢;握指成拳,纔能發揮合力。為推動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市委、市政府從頂層規劃入手,特別統籌考慮了全市各區域的功能定位,堅持建設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園,錯位發展,避免各自為戰、無序競爭。
今後齊齊哈爾電子商務工作將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發展農村電商為突破口,實現產業產品集聚,促進我市特色農產品上行。開展大規模『普及推廣式』電商創業培訓,鼓勵校企合作,加強與國內知名第三方服務商對接,進行電商人纔培養和孵化。借助本地電商骨乾和成熟電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培育本地電商實用人纔。采取在電商示范企業建立實訓孵化基地,充分利用眾創空間、創新工場、創客工坊等載體平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