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日訊 近日,高三學生小張在看書時,有時會感覺頭腦發昏,四肢乏力,思維反應遲鈍,記憶力也有明顯的下降。
經醫生診斷,小張的病癥是由於大腦負荷過重引起的疲勞表現,這和超量進補有很大關系。小張母親告訴記者:『因為馬上高考了,孩子總是熬夜學習,我怕他身體吃不消,近一周以來每天大魚大肉為其補充營養。』
記者調查發現,眾多高考考生家長和小張母親一樣每天費盡心思,四處搜羅補腦『神器』,希望通過各種進補幫孩子一把。
『這些做法都是家長在尋求精神慰藉的表現。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都要做到巧補,家長和學生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齊醫附屬三院醫學專家說。
據醫學專家介紹,給孩子補充營養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考生在備考階段,家長可以盡量准備營養合理的膳食,幫助考生補充營養,但不要隨便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
齊齊哈爾市心理諮詢專家黃慧也認為,面對人生重要的大考,考生們壓力加大,可能會有失眠、緊張、焦慮等情緒。但是,眾多例子證明,盲目進補並不可取。
『當考生感覺心理壓力大時,可通過散步、慢跑等非劇烈有氧運動,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做到每天保障充足睡眠,有效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黃慧說。此外,家長不要過度在乎孩子成績,要多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多陪陪孩子。
責任編輯:王艷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